货币是如何印出来的?钱不是印出来的

货币还真不是印出来的。所谓的开动印钞机也只是个比喻,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支付手段的革命,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纸钞越来越少——就好比我们生活中,房贷、房租、买车、甚至餐饮、看电影等等,只需要一张银行卡或者一种支付手段(如支付宝)就可以全部搞定,而不需要用纸钞去付款,纸钞只是市场中流通货币的极少一部分。下面为什么网小编带您了解货币是如何印出来的。

货币是如何印出来的?钱不是印出来的

货币是如何印出来的?钱不是印出来的

我们知道M2=基础货币/存准率=基础货币x货币乘数,也就是说市场中流通的货币M2是由基础货币供应的多少及存准率的高低来最终确定的。存款准备金率多少是由央行直接规定的并经常变动,这个我们都能理解,可基础货币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

基础货币的创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外汇占款;2.国债抵押/国债逆回购;3.商业银行的央行再贷款。

外汇占款

目前外汇的构成有美元、日元、欧元等,因国际贸易主要以美元计价,所以我们外汇也以美元为主,其来源于俩渠道:出口贸易带来的外汇收入,被称为经常项目下外汇,它是可以自由兑换的,即企业出口100万美元的外汇可以直接按照当时的汇率换成人民币;另一个渠道是海外投资,被称为资本项目下外汇,它要进入中国境内是要经过有关部门审批的,主要是为了防止热钱进出扰乱经济。

我们不管哪种方式,这些外汇要进入中国境内必须变成人民币,而这些外汇也就成了创造人民币的基础。如:2015年我国外贸顺差5940亿美元,若外贸企业持有的这些外汇全部换成人民币(以前要求企业强制结汇,2007年时外汇局取消强制结汇制,即企业可以持有外汇),则会给国内带来大约3.86万亿的基础货币(5940亿美元x6.5元人民币/美元),引进的海外直接投资同样如此(但增加量应是引进海外直接投资和向海外直接投资的差额)。

这些年,我们M2的增量与期间的外贸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额紧密相关的。去年以来,随着美元升值预期,许多国内资金纷纷外逃,直接导致了外汇占款的减少,相当于减少了国内M2的供应量,所以国家收紧了外汇管制,同时也通过逆回购/降准等形式对冲外汇占款减少的M2供应。

国债抵押/国债逆回购

国债抵押/国债逆回购增加基础货币的供应完整流程应该是这样的:

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先通过宽财政的政策让财政部发行国债,购买主体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购买主体)、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财政部把发行国债回收的货币投入到铁路/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或许还有一些企业改制、扶贫项目、棚户区改造等),从而带动市场需求。

这时候,市场中的基础货币是没有变化的(只是货币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手中转到了财政部的手中,当然银行的钱其实就是储户的存款),而银行还要面对储户取款/企业贷款的需求,这时候货币就不够用了,出现流动性危机。

此时,作为最后贷款人的央行出手了——商业银行可以把从财政部购买的国债抵押给央行获取货币,央行也可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购买商业银行的国债(逆回购)向银行输送货币,于是基础货币就这样创造出来了,银行拿着这些货币就可以对企业放款或应付储户的取款,从而创造了M2。

商业银行央行再贷款

另外一种创造基础货币的方式是商业银行以资产(贷款债权/国债等)抵押的方式(特殊情况下不需要抵押)在央行申请再贷款,从而获取基础货币。当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多数原因是钱放贷出去/购买国债等),它还可以向央行申请贷款(若央行想释放流动性则同意贷款,若不想释放流动性时则不同意贷款,这要看央行的货币政策了)来弥补流动性。

去年下半年,央行在九省市推广试点的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即属于此类的基础货币创造。商业银行把钱放贷给各企业,再把这些贷款债权打包抵押给央行并获取货币,之后又可把获取的货币对外发放贷款,从而在市场中增加了M2的供应。

或许有人会问:这些打包的贷款债权能顺利按期收回本息么?如果不能,这些贷款债权就烂在央行手里了,而央行已经放出了几乎等同贷款债权数额的基础货币,实质上属于货币多发了,最终的买单人是全国百姓,因为货币超发,相应的商品/服务没有增加,百姓手里同样的钱只能买更少的商品,相当于货币贬值了——即银行贷款的损失以收铸币税的形式转嫁到全体百姓头上。

2009年的经济刺激也并没有印刷出四万亿的实物纸钞,无非是在央行、商业银行、国家债务、贷款企业/个人、社会中的各经济体的账户中用键盘多敲个零少敲个零罢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