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易脾胃受寒怎么调理?教你3道神曲方

  一向关心宝宝脾胃消化,懂得科学喂养、给孩子及时消食导滞的家长,一定对神曲不陌生。保和口服液、大山楂丸、焦三仙等常见消食导滞药,都含有神曲这味食药材。其实,神曲除了能够有效地消食导滞外,如果学会对证利用,还能巧妙地解决夏季养育宝宝的各种小问题。

  和淀粉有关的积淤神曲都能化开

  神曲

  性味:味甘,性平偏温。

  归经:归脾、胃二经。

  功效:下气调中,止泻,开胃,化水谷,消宿食,破症结,逐积痰,治小儿胸腹坚满。

  神曲不是一种天然食药材,而是辣蓼、青蒿、杏仁泥、赤小豆、鲜苍耳子加入面粉或麸皮后发酵而成的曲剂。它最早由汉代名医刘义研制而成,专用于消化米面宿积。传言刘义观察到蛇类找寻食野地里的草药,吞食后排便量多。排泄后形体清爽,窜走迅疾,便认定这些草药能治消化不良。经过医师的潜心研究,神曲就这样诞生了。

  神曲对于消解食用米面、谷类过多导致的积食,有很好的效果。通俗的说,所有和淀粉有关的积淤,它都能化开。在常见的用法中,神曲经过二次加工炮制还分为炒神曲和焦神曲。神曲本身偏味甘偏温,炒制过后更温;炒焦后化水谷、消宿食的力度会更强。如果宝宝体质、脾胃偏寒,即使在大夏天手脚也冰冰凉,舌苔偏白厚,还偏爱喝冷饮的话,也可以选择炒神曲。

  除了消米面,神曲还有解表化湿的功效。如果宝宝体质又寒又湿,稍微吹风就怕冷,夏天也吹不得空调,容易反复风寒感冒,这种体质如果有积食,就可以选择焦神曲为原料的焦三仙,它比保济口服液药效更强。除了消积,寒湿体质的宝宝患风寒感冒,也可以用焦神曲搭配其它解表食药材煲水喝。

  不过用神曲煲水的时候,要注意用布把它包起来。否则汤水质地粘稠,味道还偏苦,宝宝难接受。考虑到口感,在服用炒神曲、焦神曲的时候,可以用适量麦芽糖或黄糖调味。

  夏天最常见的3个毛病,3道神曲方来解决

  津液不足

  夏天宝宝出汗多,最容易缺乏的就是津液。白开水虽然是最好的宝宝饮品,但味道寡淡,宝宝往往不爱喝。很多上学的孩子,甚至经常出现装白开水的水杯“满瓶去、满瓶回”。给宝宝喝点带味道的茶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夏天新茶上市,新鲜的绿茶偏寒,不太适合宝宝。倒是可以给宝宝喝点神曲柑普茶。

  神曲柑普茶

  材料:神曲半块(约3g),柑普茶叶5g。

  做法:锅内注入3~5碗水,神曲用布包好下锅,水开后隔去药渣,水中加入柑普茶叶,泡服。

  功效:消食和胃,驱寒化湿。

  适用年龄:3岁以上宝宝对证可服。蚕豆病可服。

  这道茶泡起来有股茶香与陈香混合的气味,对夏季宝宝脾虚湿困导致的消化不良、胃脘饱胀、纳呆食少最有效。有的宝宝可能胃寒比较明显,一喝茶就会胃痛,那可以用2g陈皮、3g神曲泡水喝代替柑普。陈皮能理气,但量多了也容易破气。神曲的妙处在于行而不损。这两种食药材合用,能彼此中和性味功效,不仅处理日常一两餐的米面吃撑,更能调理气虚脾虚。

  脾胃受寒

  夏季儿童常见的另一种病情,就是宝宝脾胃突然受寒。这个原因有很多,比如没管住嘴,偷偷吃了很多冷饮、雪糕、西瓜等寒凉物;或者在空调房睡觉,露出小肚子着了凉。如果宝宝不幸中招,可以用性味偏温的神曲,搭配性温味辛的丁香,调理宝宝的脾胃寒证、呃逆呕吐、食少吐泻。

  丁香神曲水

  材料:神曲1块(约6g),丁香1g。

  做法:神曲、丁香入水浸泡半小时,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15分钟,温服。

  功效:温中散寒,消食和胃。

  适用年龄:3岁以上宝宝对证可服。蚕豆病可服。年龄较小的宝宝若脾胃受寒,可以外敷肚脐贴代替饮用此方。

  家长注意,丁香神曲水不是亡羊补牢的万能水。不能认为有了它,宝宝夏天就能敞开了吃,反正吃寒了可以喝丁香神曲水。

  脾胃经常受凉,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痰湿体质

  脾胃总是受寒,最明显的后果,就是宝宝更容易积食了。积淤在体内的水湿、痰饮,就是从寒而生。体内越寒,脾胃运化就越慢,停滞在中焦的废物,就成了皮下粘腻的湿和痰。如果按按宝宝的肚子,感觉硬鼓鼓的,仿佛有什么东西囤积在中焦,怎么都消化不掉,这种情况可以给宝宝顺逆时针摩腹缓解。

  如果任由其继续发展,就会出现宝宝肺部有痰液,总是小咳不断的情况。天气一变冷就容易感冒、鼻塞,久而久之还会发展成鼻炎。这个时候,宝宝的体质也是偏痰湿质的。用神曲煮粥能调理痰湿体质。

  神曲山楂粥

  材料:山楂5g,谷芽、麦芽、神曲各6g,茯苓10g,粳米50g。

  做法:材料下锅,加约5碗水,文火煎至3碗水后,加粳米熬粥。可用少量白糖调味。每日1次。

  功效:化痰消积,尤其适用于积食痰饮的痰湿质宝宝。

  适用年龄:3岁以上宝宝对证可服,少量、分次服用。蚕豆病宝宝可服。

  不过,无论是摩腹也好,神曲山楂粥化痰消积也好,根本的解决方法还是管住宝宝夏天贪凉的小嘴,并且顺应夏季气候特点,科学养育宝宝。

  资料来源:许尤佳育儿堂微信公众号

  本文由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进行科学性把关。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