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识荆楚(10):精武路鸭脖

  说起鸭脖,武汉人最有发言权。尽管很多地方都做鸭脖,但武汉鸭脖名气最大。现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周黑鸭、绝味鸭脖、久久鸭,以及形形色色的“正宗武汉”鸭脖店。

  但对于武汉人而言,真正的“正宗”并不是一个品牌或一家店,而是一条路的名字——精武路。

  很多人知道霍元甲和精武门,在汉口,有个精武路,抗战前曾有精武会馆藏身于此。精武路以前是一条不起眼的背街小巷,上世纪90年代,这里诞生了武汉第一批专业做鸭脖的商家。

  鸭脖诞生于精武路并不完全是偶然。武汉是著名的“四大火炉”之一,当时空调没那么普及,夏天酷热难以入眠。市民们喜欢在晚上找个露天大排档宵夜,主要是抽烟、喝酒、咵天(聊天),顺便点几个小菜,俗称靠杯酒。

  鸭脖虽然肉不多但一根鸭脖可以xio(嘬)半天,特别适合宵夜。精武路上的一家小店对川味卤菜做了改良,用几十味调料做出麻辣鲜香的鸭脖。没想到这个小吃大受食客欢迎,这就是精武鸭脖的源头。

  后来又陆续衍生出了鸭掌、鸭胗、鸭头、鸭翅、鸭舌、鸭锁骨、鸭肠、卤海带、卤藕、卤千张结等等,反正卤出来都是一个味儿。

  各地都有地方特色的卤鸭脖,武汉鸭脖的走红确实有意外的成分。2006年的时候,由湖北作家池莉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生活秀”大放异彩,连夺多项大奖。其中的女主角(大陶虹)不仅经营一个酒家,还在夜市卖味道绝美的鸭脖。

  本来精武鸭脖在武汉已经很有名气,这一下传遍了全国,成了武汉的一张名片。

  之后精武路的鸭脖生意越来越好,最繁盛的时候,一条不太长的街道密密麻麻汇集了60多家店铺。那个时候的鸭脖店是前店后厂的作坊,满街的椒麻香味让你隔着老远就忍不住的唾液分泌。

  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食客们咽着口水,眼看着鸭脖热气腾腾的从一个大不锈钢桶里捞出来。店员熟练的把鸭脖甩到一边的簸箕里,其他的伙计招呼着顾客,现场吆喝叫卖。

  没有停车位,没有精美的包装,食客常常在一片泥泞中小心翼翼的踮着脚、拎着塑料袋穿行。

  一开始小店们也没啥品牌意识,一条街都说自己是正宗的精武鸭脖,食客也无所谓,好吃就行了嘛。但同业竞争加上拆迁改造等因素,逐渐出现了“精武第一家”、“汉口精武”、“精武人家”、“精武绝味”、“可可精武”等一大堆五花八门的品牌,反而让食客们难以辨别和选择。

  再后来,周黑鸭、久久鸭、绝味等新兴品牌在资本的推动下大举进攻,一些做咸味零食的品牌也纷纷加入,精武鸭脖逐渐让出了往日的市场霸主地位。

  20年过去了,尽管现在精武鸭脖们依然顾客盈门,但主要是供应武汉本地的老顾客或以旅游纪念品的方式售卖。当然了,麻辣到一定程度,啥品牌都一个味,其实也不用太挑剔。

  回到鸭脖本身,它可以算是比较健康的食材。禽类的脂肪主要堆积在内脏和皮下,肉是典型的低脂肪。

  早些年武汉人最喜欢的是鸭子汤,夏天喝鸭子汤“清火”,冬天喝鸭子汤“温补”。但鸭汤有个问题,就是油多,而鸭脖就不一样了。鸭脖去掉皮之后脂肪很少,而且附于皮下的淋巴结也随之去掉,绝对是高蛋白之选。

  不过鸭脖也有缺点,那就是口味太重。作为一个武汉人,我觉得现在的武汉鸭脖不是不好吃,反而是过于好吃。

  以前的鸭脖麻辣鲜香,油不多,颜色也比较正常。现在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各家为了争夺顾客,做的口味越来越重,颜色越来越深,油也越来越多,这和国家提倡的健康饮食是背道而驰的。

  按理说,重口味的食物少吃一点也没问题,但这玩意实在是好吃到上瘾,哪里停得下来嘛。

  随着鸭脖产业越来越大,越来越规范,很多商家开始做预包装的鸭脖。但我要提醒大家,那种抽真空包装、常温储存的鸭脖和门店售卖的即食鸭脖完全是两码事。

  为了长期常温保存,鸭脖需要经过灭菌处理,说白了就是高温长时间加热,这对肉质有很大影响,啃起来完全没有嚼劲,就剩麻辣了。

  所以如果你觉得鸭脖不好吃,下次有机会到武汉,你找一家鸭脖店现买现吃,那个体验是完全不同的。另外,有的鸭脖门店可以买到充氮气的冷藏包装,这种鸭脖和武汉本地人吃的比较接近,如果你长途带回家,最好稍微热一下再吃。

  冷知识

  市面上比较便宜的鸭子的品种叫樱桃谷,是英国人培育的,祖上有北京鸭的血统,所以长得比较大、比较快。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