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走神的人反而更聪明?走神的结果是什么?

走神,我们通常称之为心不在焉。一般是指注意力不认真、容易开小差。

走神会影响工作效率,对人们来说,是很不好的行为表现。但是现在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走神其实是创造力的重要来源。

为什么说走神的人反而更聪明?走神的结果是什么?

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将其描述为“心灵的撒哈拉”。然而,布罗茨基又写道,心不在焉以及其它与之相似的走神状态,都能够转化成为激发灵感之利器。但奥妙并不在于心不在焉本身,而在于它是如何促进我们思考的。当人们为单调乏味所包裹,他们的大脑活动就会自动进入一种特殊的认知状态:走神。在我们这样一个注重效率的现代社会,走神常被贬为懒惰。它是拖延症的标志,与生产力绝缘。

走神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在做什么?

在2009年,一个由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卡琳娜克里斯多夫和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乔纳森斯科勒领导的研究团队进行了这样一项研究:他们运用经验取样法,通过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来捕捉处于白日梦中的大脑的活动。

研究人员观察到,当我们走神时,内侧前额叶皮质上的默认网络会被激活,同时执行网络也被激活。当受测者处于走神状态却不自知的时候,默认网络和执行网络的神经活动最为激烈。这意味着在我们缺乏元意识——即意识不到我们的意识——的时候,精神漫游最为频繁。默认网络和执行网络可以被同时激活——这是一个重大发现。而在此之前,科学家一直认为它们的活动截然相反——在其中的一个被激活时,另一个会进入休眠状态。这一发现意味着走神能够激发出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让这两种势同水火的神经网络一起工作。

常常走神的人拥有更强的创造力?

上周,一群澳洲科学家在PLos ONE上发布了他们关于上述结论的拓展性研究 。他们通过对17位罹患无反应觉醒综合征(旧称植物状态。患者并非昏迷,但对于外界刺激只有简单反射,而无有意识的反应——译者注)的患者,8位处在最小意识状态。区别于昏迷或罹患 UWS 的患者,MCS患者会做出有意识的行为)的患者,以及控制组——25位健康人士——的实验,成功分辨出大脑处在不同的意识阶段时的区别。这些区别中最重要的一个是,那些对一切了无反应的患者无法令他们的默认网络休眠。这意味着这些不幸的人陷入了一个白日梦的循环,他们无法激活执行网络,将注意力转向外部世界。(阿兹海默氏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在令默认网络休眠方面遇到困难。)所以,他们只能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

走神研究领域里的最后一个需要着重指出的研究成果也来自斯科勒的研究室。斯科勒发现,那些常常走神的人拥有更强的创造力(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测算)。实验是这样进行的:斯科勒让受测者阅读一些摘自《战争与和平》的文段,统计他们从开始阅读到开始走神之间的时间间隔。但是,并非所有的白日梦都能在同等程度上激发灵感。斯科勒在实验中发现,白日梦也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种类型。当人们在做第一种白日梦的时候,他们并不自知;直到研究人员点醒他们,他们才意识到自己进行了一场白日空想。在具体的实验中,受测者被要求在意识到他们开始走神的时候按下一个按钮,但是那些做第一种白日梦的人并没能如约按下按钮。相反,当人们在做第二种白日梦的时候,他们知道这一点;他们全凭自己就意识到自己在走神。斯科特的研究数据显示,对于那些走神而不自知的人,他们的创造力并没有获得什么提高。

所以,仅仅是做白日梦还不够。让注意力开小差是很简单的;难的是保持住元意识。只有保持住元意识,你才能够在头脑迸发出一个有用的念头的时候将它记录下来——无论你当时是在洗澡还是在坐车;这样,你的白日梦才不会被白白浪费掉。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