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眼镜的危害?近视度数剧增 怎么戴隐形眼镜?

长期佩戴隐形眼镜会对眼睛造成危害,到底长期佩戴隐形眼镜会对眼睛造成的什么样的危害呢?小编戴了二年隐形眼镜,但是最近悲催的发现我的眼睛的度数一边增加了近200度,下面为什么网小编来讲讲隐形眼镜的危害和怎么戴隐形眼镜。

隐形眼镜的危害?近视度数剧增 怎么戴隐形眼镜?

隐形眼镜的危害?近视度数剧增 怎么戴隐形眼镜?

专家介绍隐形眼镜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眼睛抵抗力下降

隐形眼镜会使角膜无法接触空气,眼睛会因缺氧而产生类似于人体“高原反应”的情况,无法正常代谢、抵抗力下降。

2、导致视疲劳、干眼症

长久配戴隐形眼镜,容易产生视疲劳,甚至引发干眼症。导致眼酸痒、异物感、多眼屎、干涩感,眼睛烧灼且视物模糊。

3、引发眼球过敏

隐形眼镜吸附泪液中的蛋白质、脂质、胶原等,使之沉积在镜片表面,滋生病菌,角膜水肿、角膜新生血管反应和过敏反应等因此而起。

4、磨损角膜,无法接受矫治

隐形眼镜磨损角膜,可能造成角膜上皮脱落或穿孔的严重后果。部分隐形眼镜凹度与角膜凸度不符,不规则磨损角膜,引起角膜溃疡,造成了不可逆转的视力下降,即使治疗后也会在角膜上留下白斑。

5、造成眼神经麻痹

隐形眼镜长期贴附在眼球上,会使神经末梢麻痹,导致角膜知觉减退。很多患者出现溃疡性角膜炎还浑然不觉。

6、角膜衰老加快

如果从20岁开始戴软性隐形眼镜,10年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相当于60岁的老年人,将无法承受任何眼科手术,即使年老时发生白内障。

7、近视度数加深,影响形象

隐形眼镜很难获得与近视十分相符的屈光度数,导致度数逐年加深,600度以上高度近视大多眼球鼓突,眼神黯淡无光,影响形象。

怎么戴隐形眼镜?

镜片配戴方法

镜片正反面请分辨镜片形状,正圆形即是正面,若镜片边缘向外翘起即是反面。

清洁双手后,将镜片放在食指指尖上,注意正面朝上双眼注视前方,双手中指将上下眼睑拉开,然后将镜片附着于角膜中,然后移开食指再往下看以使镜片附着于眼睛上,双手中指徐徐放松眼皮。充分扒开上下眼睑,使镜片有足够的空间入眼

保持戴镜手指干燥,若戴镜手指的指端水分过多,则在戴镜时镜片容易与手指粘连,难以戴入眼内。

 


隐形眼镜的危害?近视度数剧增 怎么戴隐形眼镜?

 

镜片卸下方法

双手洗净后,眼睛看着镜子,以左手食指右手中指拉开上下眼皮右手拇指与食指轻轻按住镜片下缘两侧使镜片拱起后慢慢取出。

 


隐形眼镜的危害?近视度数剧增 怎么戴隐形眼镜?

 

初戴隐形眼镜注意事项

配戴和除下镜片前须洗手。洗手后必须实时处理隐形眼镜,切勿于洗手后接触其它物品,以免沾上细菌。

清洁镜片时,先以隐形眼镜药水滴在镜片上,以食指上下轻搓镜片的两面约15 秒。切勿以指甲触及镜片。

用护理液冲洗镜片,请根据护理液包装上的说明及指示的方法。冲洗后,将隐形眼镜放在已清洁的眼镜盒内,镜片必须完全浸透于药水中。

大部份隐形眼镜护理液开瓶后一个月必须弃掉。镜盒须每天以清洁剂洗清一次,每星期则要消毒镜盒一次,每三月更换新的镜盒。

视力表换算

查视力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用视力表。以前视力1.5就是最好了,对一些概念比较根深蒂固的人来说,对于现在的视力表记录方法感到不太直观,需要进行视力表的换算。现在的视力表不再采用0.1-1.5这样的小数记录方法,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视力5.0、4.0之类,这种新的方法叫做标准对数记录法。

 


隐形眼镜的危害?近视度数剧增 怎么戴隐形眼镜?

 

国际标准视力表

标准视力表换算度数,我们所见的国际视力表上每一行会有相关数字标记,比如1.0的正常视力记为5.0,而将视角为10分度时的视力记为4.0,其间相当于视力4.1、4.2直至4.9的E图形,各比上一排形成的视角小1.259倍,而log值为0.1;这样,视力表上不论原视力为何值,改善程度的数值都具有同样的意义。

视力表换算,配镜前专业验光的时候,眼科医生常常会根据国际标准视力表才判断屈光不正人士具体的视力情况。标准视力表换算度数,国际标准视力表是以“E”字母为标准测试,验光者站在距视力表5米处,左右单眼分别配镜测试,一般以视力矫正到1.0为正常标准。标准视力表换算度数,有些朋友视力的确很糟糕,他们在5米内还是看不清0.1处E字缺口。此时可让其走近直到能看清为止,这时他的视力为:视力=0.1×距离(米)/5。如果在半米内仍然看不清视力表上的E字缺口,那么就要测试者辨认指数,测手动、光感等。

 


隐形眼镜的危害?近视度数剧增 怎么戴隐形眼镜?

 

(视力表换算_标准视力表换算度数)

专业验光后的度数是框架眼镜的配镜度数,如果要选择配戴隐形眼镜,则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一般来说,近视或远视400度以下不需要换算,只有达到400度以上要需要根据专业换算公式换算成隐形眼镜度数。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