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教会孩子学会主动担当

          父母不管怎麽用力去教孩子,但孩子還是不會主動擔當責任?要怎麽讓他積極主動,要怎麽讓他負責擔當,要怎麽讓他遇事多動腦多思考,這些都是父母想要教會孩子的,看似很難?其實並不難。只需要一些方法,父母就可以教會孩子這些。  

 

 1、把事說清楚的能力:我要什麽貨?我來幹什麽?  2、把帳算清楚、把人情記清楚的能力:買東西錢不夠了商量著欠下的要立刻去還,借了鄰居家東西不是錢的事兒,但還人情這事兒比還錢還難辦,更是大本事。  3、善後的能力:買了東西要說謝,借了東西要說謝,說謝的同時還要根  據對方的回應給予傾向性應答,這是溝通能力運用到極致的最高等。  瞧,“把事說清楚—人際交往平衡—人際關系加固”,一個漂亮地情商培養“黃金三步法”。家長腳笨點,孩子的溝通能力、合作意識開外掛似的被訓練、被提升。   

 

           父母最常犯的錯:我特別完美 ,父母:“腦”要笨一點 “磨刀不誤砍柴功”,這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識,為什麽這年輕人卻不知道呢?是年輕人太懶太笨太木太呆嗎?不是,是為父母的錯啊!  生活常識再簡單,也得要從“生活”中來。年輕人生活中的一切、一切的生活都被父母以愛為名全部包辦了,他哪來的機會體驗、學習、理解?哪來的機會通過使用而內化為基本生活技能?哪來的機會將這碎片化技能升級為生命內核質量的主動、擔當以及智慧呢?  

父母如何教会孩子学会主动担当

          張一鳴 ,80後,先後入選《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的創業者”和《財富》“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業精英”,是目前國內互聯網行業最受關註的青年領袖之一。2016中國獨角獸企業估值榜單,張一鳴以92.3億美金的估值位列第六。  為什麽?為什麽人和人的差距就這麽大呢?  為父母者,手笨一點、腳笨一點、腦笨一點。與此相應的,孩子的手就會多勤一點、腳會多勤一點,腦會多勤一點——世間一切細事難事,無不怕“勤”。  和孩子一起過馬路,看見有人撞紅燈,可以就此發散開去,展開一場能撞出無數智慧火花的大討論:撞了紅燈會怎樣?不撞紅燈會怎樣?紅綠燈給行人和車輛添了麻煩麽?給交通秩序添了麻煩麽?可以和孩子一邊扯這些閑話,一邊在路口多停一會兒、多觀察一會。孩子會自然而然地發現:有些人以為沒人看見就肆無忌憚撞紅燈,有些人即便沒人在場也總是老老實實等綠燈。撞紅燈的有可能是些什麽人?很遵守交通規則的又會是些什麽人?紅燈綠燈除了是交通信號燈之外,還有可能是什麽人?是規則?是法律?是信仰?是人們的敬畏之心?是人心與人性善惡之分的界碑……諸如此類,無數個生活中的細碎小事,都可以是一場精彩的辯論賽,是孩子智慧火花耀眼綻放的盛宴。這樣的盛宴中,家長只需要拋出問題就可以,然後暗暗在意但絕不能明著使力,只在關鍵時刻很到位地提出問題,反正咱“腦子笨一點”嘛,想不出答案很正常嘍。咱想不出來,他就有人要想方設法的給想出來。  喵兒曰:你弱我就強  父母那樣努力教,可孩子為什麽還是不主動不擔當?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答案不過是:父母太能了!

 

           “物有本來,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人與人之間這麽大差距的“這個道”,到底是什麽?不過就是:父母包辦不包辦。孩子和家長之間,也是需要一個人際關系平衡的,家長太聰明,孩子就笨了;家長太強了,孩子就弱了。反之,亦然。家長手笨點,他就手勤點;家長腳笨點,他就腳勤點;家長腦笨點,他就腦勤點。  1、當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的“笨”,他就會迫切地想讓自己“聰明”。  2、當孩子發現父母面對新事物明明特別想探索,卻每回都因為“笨”而失敗,孩子就會對“打敗”父母的這事越來越生出新興趣;  3、當父母遇事總要“想一想”,想出來的法子每次都“輸給”孩子,孩子就會越來越熱衷於想出更多、更妙的法子。  於是,“自主能動人格”的孩子,懂感恩、知精進的孩子,能將來自於生活常識中的感性經驗在大腦中快速深加工、轉化為系統化理性化知識體系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孩子,養成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