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给孩子喂饭成了他们的噩梦

       在社交媒体的语境里,吃货是一个较为正面的标签,给人随和、有趣的感觉。但就像有人喜欢称自己是强迫症,而伪强迫症并不知道真正的强迫症患者有多么痛苦,一般意义上自称“吃货”的人,也不能体验那些暴饮暴食者的绝望和痛楚。  

        医学意义上的“吃货”,被称之为为“暴食症患者”。他们常常在深夜、独处、无聊的时候暴饮暴食,摄入远远高于正常的食物总量。比暴食症患者更糟糕的是“神经性贪食症”患者,这些患者在暴饮暴食之后,随即又会陷入深深自责、焦虑和罪恶感情绪之中。于是,催吐、服用泻药、疯狂锻炼的行为又会出现在他们身上。神经性贪食症的主要发病人群主要是青少年,在中国的发病率是2%。    当然,在跟朋友分享视频的那会儿,我并不清楚这个疾病和这类患者的存在。但通过朋友的描述,我突然意识到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关于孩子吃饭,我们可能都太关注他吃饱了没,或者进一步吃得好不好,营养够不够,却忽略了他的吃饭方式上对其日后心理成长的影响。    

为什么给孩子喂饭成了他们的噩梦
       在今天的城市家庭里,一到吃饭,几乎必然有一个成年人舍弃自己上桌吃饭的权利,单独对付婴幼儿阶段的孩子。有的家庭,更是出现了全家人轮流上阵喂孩子的情况。可以说,三十年前我的朋友所遭遇的喂饭情形,今天的大部分孩子也在经历。实际上,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外边的餐厅,如果餐桌上有一个1-5岁的孩子,全家人使出浑身解数喂饭的场景可以频繁见到。    和朋友的聊天结束后,我开始留意这方面的研究性文章,试图找到不同进食方式对婴幼儿的影响。可以预见的是,大部分婴幼儿的饮食书籍都是在介绍各类食谱,讨论如何给孩子加强营养。当然,也会有一些文章提到“让孩子自己吃”的必要性,不少育儿公号文章也指出,追着喂饭对大人和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折磨。        

       成人的固执有时候非常隐性,我们自己都很难觉察到。比如我们在看待孩子吃饭能力这一点上,很容易一直保持固化的观点:孩子太小,还不能很好地将食物送入口中,需要大人帮忙。孩子6个月后加辅食时是这种观点,孩子1岁了也持这种观点,孩子上了幼儿园必须要自己吃饭了,但只要父母在身边,父母还是没有改变观念。父母打心眼里认为,相比孩子自己吃,自己喂可以更加快速、精准和卫生。    很显然,孩子在学习自己吃饭的阶段,一定会造成灾难性的场景。但是如果不给他们机会,而是依靠孩子自己足够大了才学会用勺子、用筷子这一技能,所造成不仅仅是早期喂饭时大人与孩子的极度痛苦。更糟糕的一点在于,这会剥夺孩子对吃饭的兴趣,乃至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导致他们的社交障碍。    这听起来有点危言耸听,的确,一个人的成长路径、发展轨迹并不容易预测,我很难说一直被父母喂饭的孩子,将来就一定会出现社交障碍。不过,这一判断也并非信口开河,而是建立在规范的精神医学研究之上。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