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上个幼儿园那么困难?农村“入园难”到底难在哪?

  “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很多居住在大城市的居民,尤其是曾经搬着小板凳在幼儿园门口为孩子入园而排过队的家长,肯定对这句话心有戚戚。但是城市的“入园难”,一般表现为“入公办园难”,或者是“入好幼儿园难”,好歹还有很多民办幼儿园可选,但是对于很多农村的家长来说,就不是搬个凳子去排队,或者纠结于上哪个民办幼儿园的问题了,而是要面对家附近压根就没有幼儿园的尴尬。那么为什么现在上个幼儿园那么困难?农村“入园难”到底难在哪?为什么网为您解答~
为什么现在上个幼儿园那么困难?农村“入园难”到底难在哪?
农村幼儿园数量在不断上升
  正因如此,在看到甘肃省教育厅公布的如下数据时,颇有一点欣慰的感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甘肃省新建设的939所行政村幼儿园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投用后预计新增园位超过8.5万个。教育部2015年11月份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的数据,基本上可以与此相互印证。报告显示,2010年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后,乡村幼儿园数量大幅度增加,在2011~2014年新增了13899所。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从2009年的50.9%,在2014年达到了70.5%。

为何农村缺少公办幼儿园
  但是,即便达到了70.5%的毛入园率,也意味着近三分之一的儿童无法享受到学前教育。况且,在农村地区,规模、师资、资质参差不齐的民办幼儿园又占了大头,“无证”经营者多,专业师资不足者多,甚至很多农村民办幼儿园只是起到帮家长“带孩子”的作用,难言正规的、标准的、系统的学前教育。即便如此,这些幼儿园还是集中在连片居住区,一些偏远乡村,恐怕连这种“带孩子”式的幼儿园都没有。毕竟,民办幼儿园需要考虑生源,考虑办学成本,考虑收益。由此也就看出,对于目前的农村来说,急缺的是公办幼儿园,是办学标准高、幼师素质高、政府投入高的“三高”幼儿园。

学前教育经费短缺
  以往,由于投入学前教育政绩不明显,政府财政投入往往向高等教育倾斜,基础教育投入成为“洼地”。根据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副院长邬平川的研究,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GDP的比例始终低于0.05%,与发达国家相差数十倍。学前教育经费总量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长期低于1.5%,与3.8%的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更远远低于11%的发达国家的水平。
 
问题的症结再明显不过——缺钱。
  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就水到渠成,那就是一方面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建立更多的公益性公办幼儿园,另一方面从立法、监管等层面入手,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发展,让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水涨船高”。所幸,来自顶层设计层面的信息传达了某种希望。我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国务院同意,决定2014~2016年实施,其中提到,“到2016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左右”,要“初步建成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并且要“逐步建立起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农村“入园难”能否迎刃而解,关键就看地方政府的决心和投入力度。至少从《甘肃省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中,“各级财政按照农村生均1200元/年的标准”来看,农村公办幼儿园的财政投入“钱景”值得期待。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