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电品牌为什么逐渐衰弱?

  当年日本家电品牌的辉煌,依然令人记忆犹新。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国产家电品牌的崛起是有目共睹的。这绝不是简单的日本衰落问题,国产近几年确实在技术积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于是放眼全世界,在日本家电品牌日渐式微的时代,那些名满全球的日本家电品牌现在也都成了半个“国货”。为什么网为你揭秘日本家电品牌逐渐衰弱的原因。

  这里有几个例子,最近的就是鸿海收购夏普案。就在3月30日那天,东芝还宣布将白电业务的80.1%股权作价537亿日元(约合31亿人民币)出售给美的。更早些时候,海尔还以54亿美元巨资收购了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只能说有钱任性吧。至于曾经的家电巨头三洋,也是被海尔和松下瓜分。

  由此可见,日本家电品牌逐渐衰弱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一种说法是,日本家电品牌的式微是因为日本品牌的产品质量虽好,但不善于经营。也就是说,日本品牌家电不是败在了产品的技术上,而是产品的经营理念上。这里不禁要问了,难道每家企业的经营理念都完全一样吗?这点是说不通的。与其说日本人不会经营,不如说日本人太过现实,不愿在没有市场的产品上浪费精力。

日本家电品牌为什么逐渐衰弱?
日本家电品牌为什么逐渐衰弱?

  说到底,无非就是三个字,不赚钱。

  其结果就是拱手将新兴市场让给其他国家的企业,不再具备挑战精神的日本企业节节败退,最终形成了今天集体衰落的局面。

  为什么会这样呢?从表面上看,中国品牌所掀起的一连串低价竞争是引发日企危机的导火索。能经得住打击的企业,第一条就是能接受持续的低价竞争。很多人觉得低价就是廉价,意味着质量变差、品控变差、感受变差。但这种低价确实带动了中低消费市场,其次又让高高在上的大品牌不得不应对这种低价竞争,从而打造出更便宜且质量更好的产品来。就拿小米手机来说,它的出现不就极大促进了安卓手机市场的竞争态势。当然产品好不好,我们另当别论。小米的出现确实拉低了安卓手机的平均价格,尤其是高端手机。

  企业最怕的便是价格战,因为这会导致利润急剧下降。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竞争力,这也是日企的强项。但很不幸的是近几年发达国家市场恶化,日企又未能抓住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反倒让韩企钻了空子。同时在最发达市场和最大市场失去支撑后,日企的衰落便不可避免了。

  最终,在无法承受低价竞争,高端产品又卖不出去的情况下,日企的经营状况不断恶化。东芝与夏普不都是因为面临来自中国品牌的激烈竞争,导致利润率降低而不得不出售家电业务吗?同样的例子还有更早的IBM电脑业务,所谓的竞争更多的是市场的竞争,并不一定有技术就能活下去的。

  所以,日企弱吗?是弱。看看海信收购的夏普墨西哥工厂,刚接手两个月就让工厂运转效率提高了一倍。海尔在收购日本三洋后成立的海尔日本,陆续推出像手持洗衣机、机器人冰箱等创新产品。郭台铭还叫嚣着让夏普三年内重新赚钱呢,日企的腐朽状况渐渐浮出水面。

日本家电品牌为什么逐渐衰弱?
日本家电品牌为什么逐渐衰弱?

  归根结底,无关技术,也无关经营,日企的问题就出在日本人本身。日本人失去了往日的创造力,既不愿冒险开拓新领域,也不愿放血自救实行结构改革。结果,当然是被蒸蒸日上、全力冲刺的国产品牌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事实上这就是世界经济经历衰退,日本经济式微的一种外在表现罢了。真是可叹可叹。

  还有一点,日本企业常年维持的良好形象的倒塌,也是一大因素。虽然说企业形象被破坏不一定是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但却是推波助澜,恶化了企业的生存环境。有时候企业的一些昏招,甚至让企业破产消失都是有可能的。奥林巴斯和东芝都在这两年遇到了重大财务丑闻,偷税漏税,伪造财务数据,使得企业的美誉度降低,也就导致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降低了。

  既然这个不好,那个不好,那国产家电厂商干嘛还收购国外家电品牌呢?其实套用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企业的倒闭各有各的原因,但企业的资本都是相似的————收购国外家电品牌,或许承接了相关债务,但是收获了经营渠道、品牌知名度、知识产权、各种现成的工厂车间、高素质的员工等等。既然我承受得起低价竞争,说明我这个企业抗风险能力大,收购又算得了什么?利大于弊啊。

  所以,以后的趋势就是,各种行业都会出现国产品牌收购国外品牌的情况出现。在微观上,很多都是一种偶然(谁能想到财务丑闻呢);在宏观上,却是一种必然。三洋、夏普、东芝这些曾经叱咤全球的日本骄傲,一个个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国货。经济实力的增加必然会导致这种并购的增加,现在我们看到的,不过是历史滚滚车轮下的社会现实罢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