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科技大年” 砥砺前行矢志创新

  “2020年1—3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降幅收窄36个百分点,全年高新技术企业报备数增长57%,创历史最好成绩。”当湖北省科技厅厅长王炜公布这组数据时,所有人都为之振奋。经过疫情的洗礼,湖北科技事业越发透露出韧性和力量。

  1月5日,出现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这一幕,让人印象深刻。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中国的“科技大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从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到疫苗附条件上市,科技抗疫彰显中国速度;嫦娥五号登上月球、“奋斗者”号载人深潜,中国科学家演绎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这一年,我们亲历了太多、见证了太多。何以化解险阻?唯有科技创新。

  以“增长”为关键词,飘红的数字是对英雄的最好褒奖 

  在湖北,全省科技战线手握科技利器打了三场大仗,即全省疫情防控阻击战、疫后重振民生保卫战和经济发展战。

  去年1月21日,这里第一时间启动应急科研攻关,累计组织实施27项国家级和48项省级项目,推动实现“四个率先”——“率先确定并分离新冠病毒毒株、率先拿到灭活疫苗临床试验批件、率先形成解剖观察报告、率先支持恢复者血浆临床研究”,取得两种疗法、三药三方、六种临床诊疗经验,研发十五种检验检测产品上市。

  之后,这里全面对接党中央出台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落实科技部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若干举措和新一轮部省会商协议,承接国家科技政策、资金驰援……科技驰援的效果,体现在王炜的讲话中:截至目前,湖北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13.31%,纳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企业数增长97%。

  以“增长”为关键词,这些飘红的数字是对英雄的最好褒奖。

  山东人是务实的。本次大会上,第二个发言的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唐波对本省科技工作在2020年取得的巨大进步避而不谈,而只谈改革。唐波明白,唯有改革驱动创新,才能激发出更大能量。

  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第一生产力”的潜能。

  唐波表示,山东科技系统以制度创新、流程再造为抓手,持续攻坚科技评价制度改革,把破除“四唯”融入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全过程,加快构建突出质量、贡献、绩效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全面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改革的目的是提升创新体系效能,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这一点,“奋斗者”号总设计师、中船集团七〇二所副所长叶聪有发言权。

  2020年,“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8次万米级下潜,开展深渊科学试验研究,并实现了全球首次万米深海的高清视频直播,使我国具有了进入世界海洋最深处开展科学探索和研究的能力。

  在叶聪看来,“奋斗者”号的研制,践行了新型举国体制研发组织模式——这个项目群由19个项目组成,包括总体项目、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也包括测试保障项目,持续吸引和汇聚国内高科技力量,形成了百余家机构、近千名科研人员组成的载人深潜技术“国家队”。

  既要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也要培育具有爆发式增长潜力的新赛道 

  地处秦岭南麓的柞水,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2014年,这里的贫困发生率为44.04%,到了2019年底便实现整县摘帽。

  陕西省柞水县委书记陈璇有感而发:“我们把木耳作为产业扶贫主攻方向,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将柞水木耳变成了群众致富的‘金耳朵’。”

  小木耳如何做成大产业?总结起来,陈璇用了三个“四”,即坚持“四个强化”,全要素科技保障;建设“四大平台”,全方位科技支撑;紧扣“四个环节”,全链条科技赋能。可以说,“科技”二字贯穿小木耳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的始终,并为全链条赋予能力。

  被视为“国家创新驱动先行者,全球创新创业新地标”的中关村正致力于“夯实自主创新能力,塑造发展新优势”。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对未来信心满怀:“我们要着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具有爆发式增长潜力的新赛道,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新建一批高精尖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开源开放创新平台,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中关村科创金融试验区和人才特区,提升中关村论坛国际影响力,充分发挥中关村创新旗帜作用。”

  “加强原始创新是增强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也是在新一轮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战略主动的机遇所在。”这是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包信和院士的核心观点。

  从“优化布局,构筑卓越创新体系”到“鼓励创新,营造良好学术生态”,从“学科交叉,培育新兴研究方向”到“厚积薄发,催生新兴产业发展”,四个方面,不面面俱到却突出重点,“潜心基础研究,执着创新攻关”的核心观点贯穿始终。

  从湖北到山东,从柞水县到中关村,从七〇二所到中国科大,发言者虽居于一隅,但其梦想与努力却是中国科技宏观大局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如一个个熊熊燃烧的火把,发光,发热,并成燎原之势。从他们身上,国人感受到了信心、力量、潜力。

  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奔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潮头。(记者 王延斌 张 晔 刘志伟 吴长锋 史俊斌 华 凌 过国忠 王祝华)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