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后稻甬优17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甬优17是宁波市农业科学院和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用甬粳4号A×甬恢12(原号F8001)选育而成的籼粳杂交晚稻新良种,201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闽审稻2014018)。2014年松溪县松源街道农技站引进甬优17在东门村、水南村示范种植5 hm2,2015年继续在松溪县松源街道西门村、花岩村、东门村示范种植12 hm2。两年示范种植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生育期适中、高产、优质、抗倒伏、米饭适口性好等特点。

  1   特征特性1.1   熟期适中该品种在松溪县松源街道种植(海拔100 m),6月18—23日播种,7月16日移栽,秧龄28 d(不超过30 d),9月20日齐穗,10月中旬成熟。全生育期125 d左右。1.2   主要农艺性状该品种群体整齐,叶色青绿,剑叶挺直,株型适中,穗粒数多,着粒密,抗倒性好,分蘖中等,熟相清秀,后期转色好。据示范点考种测定结果,每667 m2有效穗17.4万穗,平均株高122 cm,穗长23.5~25.1 cm,每穗总粒数197.5粒,穗实粒数168粒,结实率85%,千粒数27.1 g。熟期转色好。1.3   稻米品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甬优17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等均达到优质米标准。据种植户品尝,反映该品种米饭柔软可口、食味俱佳。1.4   抗逆性该品种在松溪县松源街道西门村、花岩村、东门村示范点试种,表现抗倒性强、抗病,偶有稻曲病发生。1.5   高产稳产根据松源街道西门村种植5 hm2、花岩村种植4 hm2、东门村种植3.3 hm2、水南村种植5 hm2,村民对甬优17实割实收测产,两年平均产量为625.5~636 kg/667 m2。再精耕细作,还有一定的增产潜力。试种示范种植表明,甬优17表现稳产、高产、适应范围广、米质优,是值得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

  2   高产栽培技术措施2.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根据前作菜的收获期,适时安排播种期。在松溪县一般安排在6月20日前播种,秧龄28 d左右,有利于提高大田成穗率,同时避免秧龄老化。遇高温天气,易造成早孕早穗,播种量控制在8.5~12 kg/667 m2左右,稀播匀播。大田用种量1 kg,播种前做好种子消毒,用10%浸种灵浸种消毒。下足秧田底肥,秧苗期施好断奶肥、促蘖肥、送嫁肥,并及时防治稻叶蝉、稻蓟马及螟虫的发生。2.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在松溪县作菜后稻种植,秧龄25~28 d移栽,在栽培上应多穗、大穗并重夺高产。中上肥力田块的插植规格为23 cm×23 cm或23 cm×28 cm,每667 m2插足1.1万~1.2万穴。注意适当浅插,促分蘖早生快发,增加有效蘖,力争每667 m2有效蘖数达到16万~18万蘖。2.3   施足基肥,适当控制氮肥高产栽培施肥采用“稳头、顾中、保尾”的施肥原则,增施有机肥,合理配方施肥。N∶P2O5∶K2O=1∶0.6∶0.8,基肥、追肥、穗粒肥比例为60%∶2%∶8%。以大田每667 m2施用腐熟鸡粪1.2 t拌过磷酸钙20 kg作基肥,追肥以有机复混肥为主。中期视苗情而定,补施穗肥,N、P、K合理搭配使用,前期可偏施N肥,中期偏施P、K肥,后期原则上不施肥,确实需要的只能少量施用N、P、K复合肥。2.4   科学管水,打造合理群体结构在水分管理上,采取“薄、浅、晒、湿”的灌溉技术,即推行寸水促返青、浅水促分蘖,插秧后25 d左右发足茎蘖数、够苗烤田,控蘖促壮秆;分化期湿润调气促根旺;抽穗期浅水调湿促扬花;结实期干湿交替争粒重,保持有效穗数达17万穗/667 m2以上。2.5   及时防治病虫害,确保稳产高产在病虫害防治上,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根据当地病虫发生情况和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及时做好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稻曲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播种前种子用10%浸种灵浸种消毒,防治恶苗病。移栽前每667 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 g防治稻飞虱和稻蓟马。大田采用5%井岗霉素防治纹枯病,20%三环唑或40%克瘟散乳剂防治稻瘟病,50%杀螟松乳油防治螟虫,18%多菌酮粉剂在抽穗前喷雾防治稻曲病,确保稳产、高产。

  3   适时收割收割时切不可抢早割青,一般应选择谷粒95%成熟饱满转黄时的大晴天收割,要避免阴雨天气收割。收获后应放在竹谷席上及时晒干,以免影响稻米品质,保证质量。编辑:刘琴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研究员 姚先玲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