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陵建成后需要里边上锁 最后一个工匠是怎么逃脱的

  还不了解:古代皇帝地宫的读者,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皇帝下葬后,地宫需要封闭,最后一个工匠是如何全身而退的?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了,封闭地宫时最后一位工匠能够全身而退,全靠一个叫“顶门石”的装置,原理是很简单的,但是也凝聚着古代人的智慧在里面。

  虽然古代皇帝自称万岁,但是他们也了解能活七八十就不错了,很多皇帝可能二三十岁就英年早逝了。

  那么古代人又比较重视自己的身后事,讲究厚葬,所以皇帝一登基就开始给自己选择万年吉地,防止自己死后都没有地方下葬。

  这里大家不要奇怪,皇帝是一国之主,墓地自然极其宏大,并且地上建筑也不少,尤其是明清时期的皇帝墓地,这样修建陵墓可能需要很多年。

  比如朱元璋的明孝陵先后调用军工10万人,历时达25年,直到永乐三年才彻底修建好。

image.png

  不过好在朱元璋活的年纪比较大,等朱元璋驾崩时,只是一部分地上建筑没有修建好,不影响他下葬。而一些驾崩比较早的皇帝,陵墓没有修好是很正常,比如明代在位一个月的明光宗朱常洛。

  朱常洛登基不到一月,就因为纵欲过度,服食“红丸”暴毙,由于刚登基,根本没来得及选择万年吉地,新建也来不及了,于是就用了当年景泰帝修建的陵墓,属于“鸠占鹊巢”。

  所以,为了防止皇帝驾崩后没有下葬的地方,很多皇帝刚登基就开始着手建自己的陵墓,即使这个皇帝很年轻,也都不例外。

  皇帝的陵墓,地宫是个大工程,需要挖的很深,明清时期的陵墓都是宝城宝顶的形式,而唐代的陵墓都是以山为陵,将山体掏空,施工起来更加难,但是防盗等级比较高,比如乾陵,屹立千年而不倒。

  陵墓修建好,就等着皇帝驾崩后,葬入地宫,皇帝安葬好,当然还要封闭地宫,将地宫门反锁。

  地宫反锁,自然需要里面有东西把地宫锁住,因为如果在外面上锁,盗墓贼不很容易就打开墓门了吗?

  既然在里面锁住,难道真的需要人在里面锁住,然后陪葬皇帝。如果真是这样,那真的太残忍了。

  先秦时期确实有陪葬制度,陪葬的人有皇帝的嫔妃和建墓的工匠,秦始皇陵据说就有很多工匠被迫殉葬。

  但是汉朝以后,殉葬制度基本上没有了,明代朱元璋重新开历史的倒车,又开了殉葬制度,估计可能有工匠为朱元璋殉葬。明英宗朱祁镇又废除了殉葬制度,由此可见,后面建陵墓的工匠是可以存活的。

  既然可以存活,那么这里有人不禁要问,地宫反锁,那么最后一个工匠是如何出来的呢?

image.png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建国后,郭沫若等人发起了对明代定陵的考古挖掘,地宫反锁这个秘密才被打开,原来秘诀是一种叫作“顶门石”的装置。

  古代工匠的智慧——顶门石

  “顶门石”其实就是一块长方形的石板,又称为“自来石”,是地宫反锁的主要装置,当年定陵挖掘时就发现了这个装置。

  1955年,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联合当时史学家郭沫若、沈雁冰、范文澜icon、邓拓等文化界响当当的人物呈递报告,请示发掘长陵。

  周总理考虑到当时考古挖掘利大于弊,对研究明史有很大的帮助,就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长陵是朱棣的陵墓,里面可能有《永乐大典》,考古价值很高,可是正当挖掘长陵的工作开始后,考古学家们开始后悔了,因为之前没有挖掘皇帝陵墓的经验,所以进行了一年多的挖掘,都没有找到地宫入口。

  郭沫若等人看挖掘长陵难度太大,于是选择了陵墓比较小的定陵,定陵是万历皇帝的陵墓,考古学家们觉得先拿定陵练练手,再挖掘长陵也不晚。

  1956年,定陵挖掘开始了,一开始挖掘工作还是比较顺利的,很快找到了地宫的金刚墙,金刚墙上的砖并不是很结实,考古人员打开了几块砖,里面冒出来一阵阵黑烟还夹杂着呛人的糟木头味。

  因为都说皇帝陵墓里面可能有机关,毒气,所以考古人员不敢进去,只能买了一个大公鸡,放进去七天后依然可以打鸣,于是考古人员进入金刚墙内。

  但是这时候还没有进入地宫,后面还有好几道石门,可是正当考古人员想要推门而入时,发现这个汉白玉的石门怎么也推不开。

  石门外部,并无锁、栓之类,显然它是从里面关闭的。一时间考古人员纳闷了,难道真是有人在里面锁上的,但是里面的人怎么出来的呢?

  考古人员查阅明清史料,发现了很多地宫又再次被打开的记载,比如当年明熹宗朱由校的皇后张嫣就是清代入关后驾崩的,清代把张嫣葬入朱由校的德陵。崇祯皇帝死后,没有陵墓,也有葬入田贵妃墓的记载。

image.png

  这些说法都可以证明,明代的皇陵确实可以打开,考古人员再次仔细研究,用手电发现了这个秘密,原来两扇石门的中间有两厘米的缝隙,顺着缝隙查看,有一个石柱顶着石门。

  考古人员准备移开石柱,推开石门,可是怎么才可以不让挡门的石柱不被破坏,还可以移开它呢?

  考古学家费尽周折,他们用铅丝套、木板顶,终于将石条移开,把石门打开,这样也不会破坏石柱,我们现在在定陵还可以看到这个顶门石,当然它还有个名字叫“自来石”。

  为什么叫“自来石”,原来它有自动的功能。

  具体操作就是在雕刻石门的时候,在两扇石门中间齐门缝的合适部位雕刻出一个表面突起的槽。然后再在门内中轴线不远的石铺地面上,凿出一个前浅后深的槽来。

  关闭石门前,先将石柱放入槽内,并慢慢让其前倾,使之与石门接触。里面的人员从门缝里出来后,外面的人慢慢的关闭石门,石条借助其本身倾斜的压力,直到它的顶端落在两肩石门的那个凸槽内,这样石门就会完全锁死。外面的人有千斤之力,也推不开石门。

  我们现在来看,自来石的原理是很简单的,但是当时的工匠门可以想出这个办法,还是挺厉害的。这样确实可以确保墓门被封闭,同时也不用留下来给皇帝殉葬。

  当然如果皇帝要求工匠陪葬,肯定你也跑不了,因为一般殉葬都是杀掉后陪葬。不过从定陵挖掘来看,里面既没有人殉葬,也没有什么机关陷阱,这点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

  打开自来石的利器——拐子形钥匙

  当年孙殿英盗墓时,其实也遇到了这个问题,石门打不开,孙殿英直接用火药炸开了一个缺口,然后士兵进去后,把石柱移开。

  进去的士兵明白了自来石的原理后,就制作了一种拐子形钥匙,所以慈禧墓里的后面几道门的自来石就没有损坏,看来应该也是用拐子形钥匙从门缝中把石柱移开的。

  拐子形钥匙的制作也很简单,就是用一根粗铁丝,把头上握成U型,慢慢的把铁丝从门缝伸进去,横过来套住石柱,用力往后推,这样石门就顺利打开了。

  孙殿英盗乾隆皇帝的陵墓时,也用了这个方法,前几道门都可以打开,最后一道门又打不开了,气的孙殿英再次使用炸药。

  据说当时因为乾隆皇帝的陵墓进水,有一个棺材漂了过来,正好抵住了石门,所以才打不开的。可是再难开的门,只要用上炸药,一样可以轻松进入。

  后来清东陵又发生了第二次盗墓案,这次是一个叫王绍义的土匪发起的,他本来是个弹棉花的,因为对盗墓这件事比较精通,所以改行变成了盗墓贼。

  第二次东陵被盗损失更大,由于王绍义明白自来石的原理,所以他也了解如何打开墓门。这次盗墓事件比孙殿英的那次更加严重,清东陵里面除了顺治皇帝的墓,几乎无一幸免。

  其实,古代的皇陵基本上很难逃脱被盗的命运,最好的办法就薄葬,这样最不容易被盗,这点可以参考元代的皇帝墓,现在都找不到在哪里,怎么会被盗呢?

  还有前面提到的顺治皇帝,他的墓是清东陵里面唯一没有被盗的皇陵,原因就是顺治皇帝信奉佛教,所以他是火化了下葬的,而且清世祖生前明确表示不要厚葬,因此盗墓贼对顺治皇帝的墓根本不感兴趣。

image.png

  小结:古代皇帝下葬后,如果皇帝临终前没有明确表示让工匠殉葬,基本上工匠就可以存活。至于封闭地宫,当然就是靠着“自来石”的原理,成功的锁上墓门,同时还能全身而退。不得不说,古代人的智慧真是太让人惊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