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三妻四妾的 妻子和小妾之间有什么差别

  对我们常说古代男子“三妻四妾”,那你知道妻妾之间的差别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三妻四妾”只是虚指,形容妻妾数量之多。在实际上,则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即:在古代,同一个成年男子,也许拥有为数众多的妾,但有且只能有一个妻子。

image.png

  我国古代社会结构稳定、等级鲜明,成熟于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功不可没,夫妻制度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西周时期的贵族阶层中就存在妻妾制度的雏形,那时正式的名称叫“媵(yìng)制”。媵就是随嫁、陪嫁的意思,诸侯们在正式娶妻时,女方会带着一些男女作为陪嫁,男的被称为“侄”,女的则被称为“娣”。

  对于这一规矩,《公羊传》中这么解释:“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诸侯一聘九女,诸侯不再娶。”

  这段话的意思是:一国的诸侯娶另一国的女子为妻室时,嫁女方还必须有两个同姓国派送女子和男子去陪嫁,陪嫁的女子称为娣,而陪嫁的男子称为侄。诸侯一般都可以一次娶妻连媵娣共九人,然后便不再娶。“媵娣”,就是早期的妾。

  随着传统分封制的逐渐崩溃,一些贵族逐代没落、下沉,“媵制”适用的范围扩大到民间,我们所理解概念中的“妻妾制”渐渐成型。

  在一夫一妻多妾制下,一个男子只能有一位正妻,但妾就没有具体数量的限制(量力而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嫡庶之别。

  嫡,指的是正妻及其所生子女,所以正妻也叫“嫡妻”;庶,就是正室之外得到所有妾及其所生子女。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两者之间仿佛没多大差别;但在实际中,他们之间的区别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在出身方面,娶正妻讲究个门当户对,而妾几乎都来自或身份低下、或家道中落的家庭;

image.png

  在迎娶的流程方面,娶妻要严格按照传统婚姻的规范流程,如占卜八字、依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备齐“三书六礼”;婚礼仪式也极尽隆重,双方准备足够的聘礼、嫁妆,迎亲之日男方大开中门、披红挂彩,在亲戚朋友们的见证下三拜九叩、祭拜祖宗、登记入谱。用四个字来描绘,那就是明媒正娶。

  而与之相比,纳妾的流程可谓“闻者伤心、见者流泪”:男子看上了哪家的姑娘,谈妥价格后,支付一定的“买妾之资”,随后免去任何礼仪流程、无需迎亲队伍,仅需一顶小轿、经由侧门偷偷接近门,顶多邀请几个自家人小范围热闹热闹就行。当然了,女方也不需要提供嫁妆。

  而在进入男方家门之后,妻妾的待遇差别就更悬殊了。

  一般来说,虽然古代社会奉行男尊女卑,但在一个家庭内,正妻与丈夫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她是一家内务之主,不仅全权负责操持家里的大小事务,还要负责管理妾,如有必要,她可以对违反规矩的妾进行惩罚。

  而妾在家庭中的价值一般有三方面:满足男主人的欲望,传宗接代,担任奴仆。她们不仅要伺候丈夫,对正妻也得低身下气、任其支配;一生中都无法名列宗族名单,除非母凭子贵——生的子女特别受宠、争气。

  一般来说,正妻是无法被降为妾的,也不能轻易被休,除非犯了“七出”之罪,即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即使犯了七出,但如果符合“三不去”中任何一项也无法被休,即:有所娶无所归(无娘家可归的)、与更三年丧(曾为公婆守孝三年的)、前贫贱后富贵(陪着丈夫由贫变富)。

  但是妾就没这种待遇,她们可以被当作商品一样被买卖,没有丝毫保障。不过,假如一家的正妻去世、被休,而且男主人本人愿意,在经过严格的流程仪式后,妾是可以转正为妻的。

image.png

  当然了,妻妾的差别也体现在她们所生的子女上。正妻所生子女被称为嫡子女,妾所生则是庶子女,双方虽然父亲相同,但地位有鲜明的尊卑贵贱,嫡长子拥有无可置疑的家族继承权,紧随其后的是嫡长孙、其他嫡子;嫡女的地位同样比庶女高。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对于妻妾、嫡庶之别描绘的极为深刻。

  比如在红楼梦中,贾政的正妻是王夫人,妾是赵姨娘,前者对后者可以呼喝怒骂,比对一般的仆人还要恶劣;俩人所生的儿子:贾宝玉、贾环,虽然都是贾政之子,但在贾府中,他们一个享受众星捧月的待遇,另一个则人见人嫌、可笑可怜。

  同样是在红楼梦里,庶女贾探春奉正妻王夫人之命暂时操持家事期间,亲生母亲赵姨娘就逼她给亲舅舅赵国基增加丧礼赏银;但知书达理的探春按照《周礼》中对于宗法制的规定,坚持以嫡母为唯一母亲的原则,只承认嫡母王夫人的兄弟王子腾才是自己宗法上的舅舅,强调亲舅赵国基只是贾府中的仆人,驳回了赵姨娘的要求,这一表现让贾府上下赞叹不已。

  妻妾之别,反映的是古时男权社会下特殊的婚姻制度;与之相比,在当代社会的一夫一妻无妾制下,人人平等、享受同等尊严,这才是文明的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