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少数民族政权存在时间不长 清朝国运为何如此长寿

  对清代国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都不长久,为什么唯独清代是个例外?

  中国历史上朝代众多,但是,细数之下我们可以发现: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真的是屈指可数,百十个朝代中只有金朝、元代,大清等几个朝代是由少数民族建立并统治的。其中,金朝是由女真一族建立,在中国的历史上存在了一百多年。元代的建立者是来自蒙古族的忽必烈,这一朝代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不足一百年。

  相比之下,同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大清长寿了不少,从十六世纪初努尔哈赤建立清代前身大金开始,到十九世纪初大清代最后一个皇帝溥仪走下皇位为终,清代在中华历史上行进了296年之久。那么,同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大清代为什么可以如此长寿?金朝和元代却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历史拍成了散沙?

image.png

  究其原因,无非是大清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汉化。

  汉族人民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与少数民族文化对比之下,它包含着一些更深层次的道理。满族人入关之后便逐渐汉化,汉化的过程中,他们学习了很多汉人的礼仪以及知识,学习了汉人在历史更替中提升自己能力的办法。同时,在汉化的过程中,他们“取其精华”也保留了自己的“精华”,这个“精华”指的就是满人独有的:八旗制度。

  清代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雍正,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有八旗所驻守的地方就相当于虎狼在山,闲杂人等是不敢入内的。”雍正说这样一句话,一则是表明八旗手中控制着极大的军事权力;二则是想表明这一组织制度在清廷上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及它在清代发展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重要力量。同时,也证明了大清打天下、坐天下是得益于八旗制度的帮助。

image.png

  至于为何会得出上述结论,我们要从八旗制度的来源说起。

  八旗这一制度成立于十七世纪初,是后金的第一位大汗努尔哈赤,根据女真一族古老的分配方式,并结合自己的战斗经验总结出来的。其来源于女真的牛录制度,最初只是分成了红、黄、蓝、白四旗,它们互不干涉却也是互相帮助,在紧急时刻共同抗敌,这是八旗制度的雏形。

  十几年后,努尔哈赤根据自己的经验又重新增设了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镶红旗四旗,自此,八旗制度正式完善并走向了为大清保驾护航的道路。战争时期八旗上阵为兵,和平年代他们下地为农,自给自足不收百姓一针一线,自食其力不拿人民一粟稻。

  自立能力比较强的八旗大军,即使在行军路上缺少粮草也能自食其力,因此,他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攻破山海关并攻进北京城。

image.png

  关于八旗组织制度的重要性,我们还可以从清廷入关之后的种种政治作为来分析。

  入关之前,八旗子弟不分军民,战争时期他们可以上阵杀敌,和平年代可以自给自足。然而,入关之后,这种军民不分的制度已经不适合社会的发展,于是,清政府来了一次大的变革,这次变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制定旗响制度。顾名思义,旗响制度就是按照官位等级的大小,在固定的时间内为八旗子弟发放分例。

  不再自己耕种自食其力,生活方式变成了吃公粮拿军饷,这种新制度的实行无意之中刺激了八旗士兵的工作积极性。随后,他们将自己的满身热情都挥洒在了战场之上,或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监督绿营兵。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绿营兵是后金在入关途中收敛的明代残余兵士,人数有60万到80万之多,如此一来,汉军旗的臣民除了臣服别无它法。

image.png

  分析八旗制度重要性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进行:

  第一个、就是八旗在清兵入关之时做出的贡献;

  第二个、就是他们在清代初期建设中立下的功劳;

  最后一个、则是他们的衰落给清廷带来的巨大影响。

  这里,我们再简要的说一下八旗衰落的原因:

  一则、是因为清政府经济压力过大,八旗子弟人数居多,朝廷已经没有银钱供他们挥霍;

  二则、是这些人长时间养尊处优,已经没有了当初有勇有谋、一马当先的作战能力。

  清政府对汉族官员采取不信任的政策,对由汉人组成的绿营军更是保持着怀疑的态度。八旗大军衰落之后,绿营军也变得不堪入目,因此,清政府只能下定决心培养一批新的大军来保家卫国,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湘军、淮军应运而生。

image.png

  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清王朝覆灭,共存在 296 年。它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曾为发展和巩固中国多民族一统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满族社会的发展,更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八旗制度的衰落也标志着有着大清两百多年的光辉岁月开始走向灭亡,因此,可以说大清代和八旗制度就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他们一起成长,一起衰落。在八旗制度风头正盛时,后金一举攻进山海关并夺下北京城,在八旗惨败不堪时,大清代的命运也就走到了尽头。

  参考资料:

  【《略论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的建立》、《清代靠什么打江山、坐天下:八旗制度兴衰始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