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话到底是怎么样的 古人说的是方言还是文言文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人说话,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古时候人没有便利的交通,一般不会出远门。能出远门的也都是读书识字的人,在古时候有一种地毯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那就是秀才为了糊口在大街上摆摊卖字!所以这种摊还可以充当向导。汉族的先民开始时人数很少,使用的汉语也比较单纯。后来由于社会的发展,居民逐渐向四周扩展,或者集体向远方迁移,或者跟异族人发生接触,汉语就逐渐地发生分化,产生了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方言。汉语方言分布区域辽阔,使用人口在9亿以上。

image.png

  文言文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了。古时候没有现在的廉价纸张,最开始是把字写到甲骨或竹简上,造价很高的,而且写的东西多了,还会造成竹简体积大,太重等问题。所以必须要求内容精炼。文言文就这样产生了。但是古人平常说话的时候,是不会经常用文言文的。对于说方言的地区,更加能体会到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特别是说话时用方言口语,微信文字聊天时自觉不自觉就用普通话的书面语了。

image.png

  在小说《镜花缘》中,有这样一个形象的对比,如果日常全用文言对谈,是多么可怕。有一次,林之洋、唐敖等人到了淑士国,这个国家无论职业无论老幼都“儒巾素服”“举止大雅”,而且满嘴“之乎者也”。在发明纸之前,古人用竹简记录文字,这个竹简是用竹子削成的,制作比较麻烦,而且一片竹简也写不了几个字,如果文字过多那么一部作品需要的竹简就极多,后来出现了在绢布或者丝绸上写字,但是成本也比较高,只有重要的檄文或者有钱人才用。

image.png

  直到民国时人们还一直学习文言,文言的用词那么难,古时候教育普及又很低,哪有那么多人能掌握文言呢,所以日常生活中还是使用白话的,虽然和现在不同,但是大致都能懂的,例如明朝皇帝朱元璋,就是农民出身,没上过学,所以写的圣旨都是白话,即便放到现在也差不多能看懂的。

image.png

  所以,古时候和我们说话方式大致相同,文言文的方式只适合在书中表达,不宜用来交流。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