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状元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 历史上的状元为什么大多数平庸

  你真的了解古时候状元平庸吗?为什么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古时候普通读书人的科举之路异常艰辛,很多人穷极一生都没考上秀才,进士更是想都不敢想。全国上下这么多读书人,通过一层一层选拔,最高层次的第一名,被称作状元,所以说在古时候状元是万里挑一的人才,天之骄子,考上了直接封官,地位、尊严,随之而来。

  据统计,从科举制度诞生以来一直到清王朝灭亡,文武状元加在一起共700多人,这里面不乏有颇有建树者,如文天祥、杨慎、柳公权、陈亮等人,都是状元出生,有真才实学,为后人敬仰。但是历史上大多数的状元,非常平庸,至少不符合“天之骄子”的名声,很多都是名不符实。

image.png

  科举制度虽然为古时候朝廷选拔出了大量人才,也给了普通百姓一次飞黄腾达的机会,但是古时候科举制度的弊端却也非常明显。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很多人八股文写得好,考取了功名,但是并不代表此人一定具有真才实学。所谓的明清时期八股文,是一种具有诸多限制的文体,不允许自由发挥;这样的选拔方式,难以选拔出优秀的人才。
顾炎武曾经就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image.png

  很多情况下,状元是皇帝钦点的,也就是皇帝可以凭自己的喜好来决定,皇帝的水平也能影响状元的水平。另外,古时候的考试作弊非常严重,有钱有势的人家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去找关系、买题、冒名顶替等,在古时候也诞生过几个惹人笑话的草包状元。所以说,在一些不太清明的时期,有钱的考上功名,没钱的落榜,都是常有的事情。

image.png

  很多人都说,在古时候,状元不如进士,进士不如落第举子,这种现象很常见;另外,古时候的科举不仅要看家庭情况、有时候还要看颜值,就算有真才实学,长得太丑了没人要。很多人把古时候的科举与现在的高考相比较,其实这是不能比较的,完全就不是一个东西。

  之所以要废除科举制,就是因为它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所以说,古时候的状元名声极其好听,但是拥有大作为的人是少之又少。

image.png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