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模仿李世民政变,为什么却没能成功呢?

  太子李承乾率军逼宫,像极了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但李承乾终究不是李世民,这场叛乱最终以太子伏诛收尾,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image.png

  然而事实是,如果将一个正常人代入到李承乾当时的处境中,谋反或许是唯一的出路,早在李承乾幼年时,李承乾因为打猎摔断了骨头,那时候的医术对于骨头摔断这种伤基本上没有应付能力,只能用木板夹好进行一些如今看来很简单的处理,然而用木板固定的方法注定会有一个问题,如果没处理好,骨头愈合后便长歪了。

  因此李承乾从小便患有足疾,按照礼法而言,李承乾患有足疾是不能登上皇位的,虽然李世民对此没有什么表示,但李承乾的亲舅舅长孙无忌却因此抛弃了他,转而选择四肢健全的亲弟弟李泰,长孙无忌的举动无疑给李承乾的内心埋下了一根刺,为日后李承乾的叛乱埋下了因果。

image.png

  与此同时,李世民为了效仿‘搜访贤德,以辅储宫’,给李承乾的东宫里送入了很多学识渊博的老师,其中不乏有房玄龄、魏征这样的治世之能臣,也有孔颖达、张玄素这样的迂腐儒生,而这些儒生最喜欢的就是之乎者也的来教育李承乾,从《旧唐书》中不难发现孔颖达、张玄素对李承乾的教育动不动便是无休止的辱骂和肆无忌惮的诋毁。

  在这样的教育下,再加上弟弟李泰对皇位的渴望,两方夺嫡的大戏就要展开,而李承乾只空有一个皇太子的头衔,朝廷内外毫无援助,李泰却有亲舅舅长孙无忌的支持,巨压下,虽然李世民从来没有对李承乾表示厌恶,但也没有去开导李承乾内心的苦闷,反而是因为李承乾多次顶撞孔颖达、张玄素而处罚李承乾。

  走投无路之下,李承乾选择了造反夺权,最终被抓,对于李世民而言自然是无比悲痛,父子关系就此破裂,而李泰却很开心,因为长孙皇后病逝后,李世民感念长孙皇后,自此没有立过皇后,除了小自己六岁的弟弟李治以外唯一的嫡子,此时对于李泰而言,敌人只剩下了庶出的吴王李恪,于是将矛头转向李恪,意图彻底掌握住太子之位。

  然而让李泰没想到的是,恰恰是这一个举动让他错失了太子之位,和其他谋反的皇子不同,李承乾并没有被李世民处死,反而是流放了,这足以看出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对亲情的渴望,为了防止再一次出现李承乾这样的事情,李世民决定好好斟酌剩下的皇子。

  李世民也很清楚,自己的皇子中,有能力争夺皇位的除了李承乾外,就只有长孙无忌支持的李泰,隋炀帝的外孙李恪和没什么存在感的嫡子李治,而此时,心思灵活的李泰天天跑来给自己的父皇请安,安抚李世民因为李承乾造反所感受到的悲痛。

  甚至和李世民说:“我身为人子,最懂父亲您的苦。若有一天我当了皇上,等我去世的时候,就杀掉我的儿子,然后传位给我弟弟李治。”这句话算是说到李世民心坎里了,他纵横一生,最怕的就是自己儿子和自己一样复制玄武门之变,如今见李泰有这种觉悟,自然喜不自胜,找来褚遂良商谈立李泰为太子。

  可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褚遂良一听就听出了其中的问题,笑着说道:“前事不远,足以为戒”,并且不断提醒李世民,最好要照顾好李恪和李治,别让他们丢了性命才是,李世民起初没听懂,直到不久后,李泰不断的针对李恪却让李世民意识到了不对。

  李恪之所以被李泰针对,就是因为李恪母亲是隋炀帝之女,李世民当初之所以娶李恪的母亲就是为了稳定隋朝旧臣,自然不会让李恪继位,可李泰竟然去针对李恪,要知道李恪为人放荡,喜好舞文弄墨,和一个江湖豪杰差不多,李恪本人也对皇位一点兴趣也没有,可这样一个人也被李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那李泰此前和李世民所说的话也就约等于放屁了。

  反观李世民最后剩下的嫡子李治,但李治平日里干什么都很胆怯,是实打实的心地善良之徒,因此李世民始终拿不定主意,恰逢此时,长孙无忌上表称:“李泰仁孝,方为守成之君。”这一下也让李世民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自己南征北讨这么多年,需要的不是一个开疆扩土的明君,而是一个汉景帝那样仁慈的守成之君。

  与此同时,大牢之中的李承乾也放下心防,怒斥李世民对自己不管不顾,放任李泰对自己太子之位的觊觎,李泰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在多次打击后一落千丈,带着李治来到两仪殿当着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忠臣的面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说自己在位这么多年,满朝上下都是诸子诸弟争位之事,自觉愧对上天,说的就要拔剑自刎。

  长孙无忌见状急忙拦住李世民,称:“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乞召问百僚,必无异辞。”就这样,李治在什么都没有做的情况下,在李承乾、李泰接连失误下,同年4月7日,李世民在承天门下诏任李治为皇储,可能是为了弥补李承乾,李世民每一次上朝都会把李治带在身边学习政务。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