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为什么对裴寂的信任超过了李世民呢?
裴寂是李渊的发小,两人感情深深厚。成为皇帝后,李渊在朝中最为信任裴寂,对他的荣宠甚至超过了李世民,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李渊就曾经这么说过,他能够坐到现在的位置,多亏了裴寂。所以,裴寂在朝中的声望仅次于李渊,就连李世民和李建成都要给裴寂三分薄面,尊称一声世叔。
武德年间,有李渊作为靠山的裴寂就像开了无敌挂,只要不是谋反,什么责罚都不会加到他身上。他在讨伐刘武周兵败后,李渊也只是稍微责备了他几句,然后轻描淡写地就将他放了。
与之相比,刘文静就可怜多了。刘文静不过是想在李渊面前多露露脸,结果没想到被李渊和裴寂以谋反的罪名联手铲除。究其原因,还是李渊记着刘文静的过错,裴寂担心刘文静争宠而已。可见,裴寂在李渊心中的地位无可替代。
但到了贞观年间就不一样了,要知道,裴寂是李渊的铁杆支持者,死忠于李渊。李世民在登位之初不敢拿裴寂怎么样,在朝中还多要倚仗于他,从而稳定朝中局势。
但到了贞观二年,当朝局稳定下来后,李世民开始清除李渊在朝中的残余势力,裴寂首当其冲。
李世民知道,只要李渊存在一天,裴寂就不可能为其所用,裴寂多留在朝中一天,李世民就会多加一份风险,虽然这风险很小,但却不能掉以轻心。再加上裴寂的能力也不是不可替代,所以裴寂必须要被清除出去。
一次,李世民同文武大臣到南郊祭祀,返程的时候邀请裴寂和长孙无忌同他共同乘坐御辇,以示对这两人的恩宠。裴寂受宠若惊,不敢从命。李世民就笑着说:
以公有佐命之勋,无忌亦宣力于朕,同载参乘,非公与谁?
没办法,李世民都这样说了,裴寂只好硬着头皮上车。这荣宠的表面隐藏的却是莫大危机,身为老狐狸的裴寂又怎会不知道李世民话中之意!
李世民所说的“佐命之勋”,是为了向裴寂强调——你是我父亲的命,不是我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你后面应该会知道怎么办。
本来,李世民是想要裴寂自己知难而退,主动告老还乡。这样两人无论是从面子上还是里子上都过得去。
但裴寂舍不得手中的权力,还有他对李渊的感情。所以,明知道李世民的意思,裴寂还是硬着头皮留在长安。
李世民觉得裴寂不识抬举,非常恼怒。于是借着一个由头,要将裴寂赶出长安。这个由头缘于一个名叫法雅的和尚。
武德年间,法雅得宠于李渊,所以能够自由出入宫中。但到了贞观年间,法雅所有的特权都被取消,加在身上的荣宠也消失不见。这让法雅的心态彻底崩了,怒火攻心地他开始妖言惑众,说李世民得位不正。这正好是李世民心中的逆鳞,法雅很快就被抓进了大牢,由杜如晦审理。
这件案子本来和裴寂关系不大,但杜如晦偏偏就扯上了裴寂。也许杜如晦向法雅许诺了什么,或者是屈打成招,法雅在被被审理的过程中供认裴寂曾经听说过他的那些“妖言”,可裴寂没有及时上报。也就是说,裴寂犯了知情不报的罪。
裴寂明知道李世民要找他算账,自然否认了法雅的供词。但法雅却死死咬住裴寂,一点松口的余地都没有,这令裴寂百口莫辩。最后,杜如晦得到了他想要的,裴寂的罪责就这样被定了下来。
消息传到李世民耳中,李世民很快就下了一道诏令,罢免了裴寂司空之职,削掉了他一半的食邑,并让他返回原籍。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裴寂认命了。但他对李渊的友情是真的,为了陪伴在李渊身边,裴寂冒着风险请求李世民让他留在长安。可李世民没同意,并且将裴寂好好数落了一通,这让李世民倍感舒畅:
计公勋庸,安得至此?直以恩泽为群臣第一。武德之际,货贿公行,纪纲紊乱,皆公之由也。但以故旧不忍尽法,得归坟墓,幸已多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论您的功勋,实际上是坐不上现在的这个位置的。您不过是蒙受了太上皇的恩泽,侥幸在群臣中位居第一而已。武德年间,就是因为你才导致朝中贿赂公行,朝纲紊乱。只是念在你是故旧,不忍心依法处置你,你能活着回到家乡,已经是万幸了!”
被李世民如此数落,裴寂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长安。这也算是李世民对裴寂的法外开恩了,如果李世民想要算旧账,或许裴寂将如同刘文静那般被安上谋反的罪名处死。
回到家乡的裴寂开始变得小心翼翼,低调非常。但越是怕麻烦,就越有麻烦找上他。
裴寂回到家乡后,有一个神棍找上了裴寂的书童,他告诉这个书童,说裴寂身上有天命。书童听后又将告诉了管家,管家告诉了裴寂。裴寂一听说这个言论,吓得要让管家杀了书童灭口。
当时神棍已经死了,所以书童才是第一个说自己是有天命的人。因此,裴寂根本就不敢报官。但管家最后想了想,还是将书童放了。原因是管家贪了裴寂很多钱,担心事情败露后裴寂找他算账,所以想要留一个把柄来要挟裴寂。
果然,不久后,管家贪污的事情被裴寂发现。裴寂怒不可遏,想要杀了这个管家。管家一口气逃到了长安,向朝廷告发了裴寂。
于是,裴寂又惨了。李世民听闻后大怒,当即宣布了裴寂四项大罪:
位为三公而与妖人法雅亲密,罪一也;事发之后,乃负气愤怒,称国家有天下,是我(裴寂)所谋,罪二也;妖人言其有天分,匿而不奏,罪三也;阴行杀戮以灭口,罪四也。
于是,裴寂再一次被流放了,因为有朝臣为裴寂求情,他才被免了死罪,流放到了静州(今广西梧州市)。短短几个月,裴寂遭遇两次巨大的打击,他感觉人生已经没有了希望。
本来,他想着到了静州后就好好生活,了此残生。结果又碰到羌人造反,有人立刻说羌人造反是要拥立裴寂为首领,上报了朝廷。但李世民没有听信,而是选择相信裴寂。
果然,裴寂还是老当益壮,为了保住自己的晚节,同时也为了子孙的富贵前程,裴寂穿衣戴甲,率领家丁平定了羌人的叛乱。
功就是功,过就是过。李世民不是一个功过不分的皇帝,裴寂平定叛乱有功,取得了李世民的谅解。不久后,裴寂就收到了一道征召他回朝的诏书。
可此时的裴寂已经年老到走不动道了,再加上心中抑郁非常,接到诏命的几天后,六十岁的裴寂憋屈地死在了他乡。
一朝天子一朝臣,裴寂之所以会被李世民如此针对,完全是因为李世民还不放心大安宫那位太上皇。而只要裴寂还在朝中,还有声望,那李渊就有复起的可能,虽然这个可能无限小,但身为皇帝的李世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有可能威胁到他地位的因素。裴寂就是这个因素,所以李世民就把他流放到了长安之外。裴寂是政治的牺牲品,死得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