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上最有远见的五个国策 隆中对垫底,第一个愿者上钩
对历史上有名的国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中国5000年历史上,有雄才大略的人才恒河沙数,他们贡献的不世之略也不计其数,其中最有远见的国策有五个,时间越久,越显示出其谋略的远见卓识。
第五名 隆中对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曹操瞄准时机,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步统一北方;孙吴势力则在江东立足脚跟,凭长江之天险雄视天下;自诩汉室宗亲的刘备,虽欲一展宏图,但一缺地盘,二缺力量,在曹操的追击下显得穷途末路。在危急时刻,司马徽、徐庶推荐了诸葛亮。
刘备三顾茅庐,才见到诸葛亮。诸葛亮早已胸有成竹,凭借敏锐的嗅觉,开门见山地提出了《隆中对》。
刘备请教:“我想光复汉室,但是现在朝廷倾颓,被奸臣们窃据高位,主上蒙尘,请问您有什么办法呢?”
诸葛亮首先分析了天下形势,说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天下各路诸侯争权夺利,扩充自己的势力和地盘,一个豪杰,如果没有自己地盘,一切美好的理想都是空中楼阁。现在天下格局,曹操已经占得先机,拥有北方中原地区,这是天时;孙权拥有江东,已经有了三世,根基稳固,这是地利。这些地方都不能直接与他们争夺,否则就是以卵击石。
隆中对
而荆州是用武之地,土地辽阔、经济发达、人民富裕,荆州牧刘表德不配位,无法长久守住这些地方,是上天赐予将军(刘备)您的。益州沃野千里,地势险要,刘璋和张鲁都是平庸的人,可以夺取作为自己的根据地。
那么刘备的优势在哪里呢?有很高的知名度(汉室宗亲)和美誉度(信义闻名于天下),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当前虽然局面局促,但是还是很多人才跟着您,拥护您。
所以诸葛亮定下的战略规划,是先夺取荆州和益州,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等天下形势发生变化,北上统一中原,光复汉室。
隆中对形势
这个国策的优势在于,进可攻、退可守。不足之处是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与益州远隔千山万水,不易相互支持。历史事实也证明,荆州很快被东吴夺走一大半,以益州一地对抗中原七州,以弱攻强,不能持久,这个国策只实现了三足鼎立,没有实现一统天下。
第四名 徙戎论
《徙戎论》是西晋官员江统(?—310年)写的一部政治论著。其主要主张是应该将内迁关中的游牧族群迁出关外,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久而久之必生祸害。
江统
东汉末年,由于多种原因,游牧族群不断迁入中原,也引发了一些矛盾。在曹魏时代,邓艾等人就提出了徙戎的主张。江统徙戎论是最系统性。
江统的主张,反应了当时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但是为时已晚,这种主张在那个时代已经不具备可行性。而且西晋早已腐朽,八王之乱等内乱层出不穷。江统提出徙戎主张不到10年即发生五胡乱华,洛阳更遭永嘉之乱,西晋在中原的统治体系全面崩溃,仅统治了50年就衣冠南渡。
第三名 九字三训
九字三训内容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朱升对朱元璋提出的平定天下的策略。在我国古时候造反、叛乱司空见怪,但是在众多势力中脱颖而出成功登上大位的,却是非常稀少。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远见卓识的、能够提出正确政策主张的人才。像声势浩大的项羽、瓦岗、黄巢、李自成都最终难逃覆灭之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朱升(1299-1370年)是朱元璋的谋士,他提出的三字九训为朱元璋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朱元璋和朱升
高筑墙:就是建立稳固的根据地,不做没有规划的流寇。这样才如同树有根基,收缩自如。(当然,这和后来明朝修建万里长城没有任何关系)。黄巢、李自成等人就是因为没有稳定的大后方,最终失败。朱元璋则听取谋士的建议,夺取金陵(南京)作为根据地,这里可以凭借长江天险,同时又靠近江南大粮仓,经济富裕,可以作为依靠。
广积粮:就是大力发展经济,确保粮草充裕。在元朝的横征暴敛之下,元末农民生活窘迫。最早朱元璋实行“镶粮”(在己占区任意征粮)和“检刮”(在敌占区任意抢劫)政策。控制金陵之后,朱元璋随即任人屯田,重视发展农业。朱元璋实行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有助于安定民心,发展自己的势力。
缓称王:不当出头鸟,不做众矢之的。东汉末,袁术就犯了这个错误,得意忘形,过早称王,结果最终失败成为历史的笑柄。可见在世纪不成熟的情况下,要闷声发展自己的实力,不能急于求成,过于显摆。
最终因为朱元璋采纳了朱升的国策,一步一步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建立了强大的大明王朝。
第二名 陈台湾弃留利害疏、重新疆论
台湾和新疆,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两个人的功绩不可忘却,一个是力主武力统一台湾并建议不要放弃台湾的施琅,另一个是抬棺收复新疆的左宗棠。
海战经验非常丰富,素有“海霹雳”之称的施琅(1621年—1696年)是武力统一台湾的将领。早年施琅因为得罪郑成功,其家人被郑成功所杀,投降了清朝。
攻下台湾之后,如何对待台湾呢?当时有人主张迁走人民、放弃台湾,避免台湾再次坐大。康熙自己也认为:台湾弹丸之地,放弃了也无所谓。施琅坚决主张留守台湾,1683年上了一封《恭陈台湾弃留利害疏》。详述台湾与东南海防的重要关系,对弃守论的种种错误论点一一加以有力的驳斥。于是清朝在台湾设府置县。
历史已经证明了台湾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正是因为施琅的建议和措施才使台湾和大陆建立了稳固的关系。此后大陆移民逐步进入台湾、开发台湾,使台湾成为中国的宝岛。
施琅
19世纪以来,沙皇俄国入侵中亚,吞并了中亚不少地方,势力直抵新疆边境。林则徐早就预测到“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林则徐的思想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左宗棠是清朝著名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也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
公元1865年,中亚的浩浫国军阀阿古柏在英国的怂恿和支持下入侵新疆,建立政权,并很快扩张到整个新疆南部地区,这时候,清朝忙于对付太平天国和捻军,无暇西顾。朝廷出现了左宗棠“塞防”和李鸿章“海防”的争议。因为在东部海洋方面,也出现了危机:日本正瞄准台湾。
左宗棠陈述了新疆的重要性,他说,新疆如果保不住,蒙古就危险,蒙古保不住了,那么京师就有麻烦。叶赫纳拉氏(慈禧太后)不知道仗会打多久,心里没有底。左宗棠说:“剿抚兼施,一了百了,得五年时间”。于是清朝决定采纳左宗棠的建议。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着手收复新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左宗棠对于后勤做了非常细致周到的准备。第二年抬棺进军新疆。经过艰苦的努力,1877年,打败了阿古柏侵略势力和与之勾结的白彦虎叛乱势力,阿古柏身死,白彦虎逃往沙皇俄国控制的中亚。1881年从沙俄手里收复了伊犁部分土地。
在朽败无能的晚清时代,左宗棠有能有此见识,虎口夺食,收复新疆,其远见卓识令人钦佩。
第一名 姜太公钓鱼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是商朝末年周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谋略家和军事家,也是齐国的开创者。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世人皆知。
据说在姜子牙72岁的时候,在渭水边上垂钓,希望借钓鱼的机会见到姬昌。这里是姬昌狩猎的必经之处。一天出猎看到姜子牙在钓鱼,钓法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竹钩,不用诱饵之食,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
姜子牙
姬昌好奇,就上前去与之交谈。此时姜子牙知道姬昌正在网罗人才,但初次见面,交浅不敢言深,姜太公只好以钓鱼为话题进行试探,待见到文王态度恳切、虚心求教之后,话锋一转,立即提出了推翻商王朝以夺取天下这一重大的战略问题,接着为坚定文王的信心,进一步指出了表面上强大的商王朝已经是日薄西山、来日无多,而现在尚默默无闻的周却如日东升,前程远大。
后来姜子牙辅佐姬昌推翻了商朝建立了800年之久的周王朝。由于姜子牙在协助周王灭商过程中立夏汗马功劳,所以被封在齐地营丘,建立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