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愿意交出杀害关羽的凶手,为什么刘备不肯议和?

  众所周知刘备和孙权本来是结盟状态的,那么既然孙权愿意交出杀害关羽的凶手,为什么刘备不肯议和?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是“忠厚长者”,但同时,他也是一个政治家。政治家总是谋图实利的,同时,政治家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形象。或者说,一个良好的形象,对政治家维持舆论政治基础、团结聚拢人才,有着很大的帮助。

图片.png

  和曹操的赤裸裸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不同(当然,这也是小说家的演绎。我并没有在可靠的史料中找到关于这句话的记载。如果你有根据,千万告诉我),刘备一向经营着忠厚、仁慈、重情重义的形象。这形象已经深深根植于人们心中,已经成为刘备的一部分。如果突然有一天,他推翻了这个形象,就会引起部下与民众的“信仰崩溃”,对以后的统治不利。

  关羽是刘备起事之前就结交的好朋友、好兄弟,被他视为、称为“手足”的伙伴。如果关羽被害这样的大仇都可以不报,如果与“杀弟之仇”的东吴都可以媾和,那他“重情重义”的“忠厚长者”形象何存?

图片.png

  联吴抗曹,这是一项基本国策。这项国策建立的基础,是曹魏势大,吴、蜀弱小。但如果“哀军必败”、能借关羽之死的余势,一举吞并东吴,或者占据东吴大片领土,扩大蜀汉的实力,取得足以单独抗曹的实力,那么“联吴”的政策也是可以更改的。

  战也好,和也好,是分析了各种因素之后、综合考量的结果,而不是一时兴起的突然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