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推广的“胡服骑射”在当时有什么影响?

  赵武灵王(约公元前340年—前295年),战国时代著名赵国君王,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载入史册的“胡服骑射”。赵武灵王为了使赵国强大起来,他即位后大力发动和推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

  当时的战国各诸侯国,为了图强,内部都有人进行了各种改革,比如魏国有李悝,楚国有吴起,秦国有商鞅,韩国有申不害等。赵武灵王也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他通过观察,认为只有“胡服骑射”才能使赵国的军事强大起来。

image.png

  所谓“胡服骑射”,就是穿戴要像当时北方的游牧少数民族胡人一样穿戴,放弃中原华夏族的峨冠博带,改为胡人的短装,束皮带,用带钩,戴插有貂尾或鸟羽的武冠,穿皮靴,这样就能顺便发展骑兵。

  当时各诸侯国的军队基本都一样,官兵都是身穿长袍,甲靠笨重繁琐,骑马很不方便,所以军队都是以“带甲”的步兵和兵车混合为主,动辄都是几万几十万,而骑兵很少。这样打起仗来就不如胡人的骑兵灵活迅速。

image.png

  赵武灵王通过先与朝廷重臣肥义沟通好后,,又相继做王族、大臣们的思想工作,用大量的事实说明了改穿胡服的好处,使人们同意改穿胡服。赵武灵王二十四年(前302年)颁布命令,正式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

  可是,改穿胡服的事只要做通思想工作就能推行,而骑射的难度就大了,因为从强军的角度来看,要训练出一支强大的骑兵,必须
使将士都穿胡服,以便在马上可以射箭挥刀,但骑兵部队并不只是穿上胡服就可以产生,它还需要配备善于奔跑的良马、各种马具、骑兵将士以及将士和马匹的完美结合才行。

  而赵国原来的军队,都是车兵和步兵,很少有骑兵,所以,一时间,步兵也难以学会并适应骑马作战。赵武灵王面对这种情况,只能采取两种办法,一是把让改为骑兵的将士练习骑马射箭,二是大量招募胡人,并把胡人变成骑兵部队。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世家第十三赵》里所记载:“遂胡服,招骑射”。

  由于代地(今山西大同至河北蔚县一带)挨近胡地,代戎原来就是胡人,代地又盛产良马——代马,代的军队就是骑兵,代的骑兵对胡人而言,胡骑有的优势代军都有,因此,赵武灵王选择代地为胡服骑射的大本营,大力招募代地的胡人和骑兵来当赵国的骑兵。

  这样,短短几年的时间,赵国就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并在公元前296年,依靠“胡服骑射”后的骑兵部队,攻灭了赵国的心腹之患、战国时期第八大诸侯国——中山国。

  赵武灵王向胡人学习来的这种短衣、长裤的兄弟民族服装形式,在以后逐渐演变成了汉民族服装形式的一部分,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一直沿用了下来。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