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会违反正常人的思维,不重用益州本土将领?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为何宁愿重用降将,也不重用益州本土将领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按照正常人的逻辑,用人肯定要用自己阵营的人,这样才能保证忠诚,正常人是很少重用降将的,降将投降后的待遇也远比其他人差!这一点,其实从张辽、张郃的经历就可以看出。

  张辽是吕布阵营投降过来的,虽然曹操给他封了一个关内侯,但是张辽在曹操阵营其实是不怎么受待见的,他每次打仗都必须身先士卒,冲在最前方,以此证明自己对曹操的忠诚,最终获得了曹营众人的认可。

  张郃是袁绍阵营投降过来的,刚开始曹操给他的待遇很不错,可之后张郃的发展就进入了瓶颈期,他总是在别人的指挥下干活,根本没有独立领军的机会,地位还不如在袁绍阵营高,直到后来张郃在夏侯渊死后,凭借出色的能力稳住了汉中曹军的军心,才逐渐受到重用。

  所以说,降将不是那么好当的,正常情况下的降将,都是不怎么受重用的,好处别人享,趟雷降将去!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诸葛亮重用降将,却不重用益州本土将领,才会让人觉得非常惊讶,很明显,自己阵营的人比降将好用啊!那么为啥诸葛亮会违反正常人的思维,反其道而行之呢?下面我们讲两个故事,看完这两个故事,估计大家就懂了!

  一、 街亭之战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开局非常猛,因为曹魏认为蜀汉没有能力北伐,所以防御薄弱,被诸葛亮钻了空子,轻松地就打进了陇右,而且夺取了三个郡。诸葛亮的突然用兵,吓坏了曹魏,他们怕诸葛亮真的完全攻下陇右,这样的话蜀汉实力大增,曹魏的实力就会相对减弱了,于是曹魏急忙派兵前来救援。得知魏军援兵前来,诸葛亮决定在街亭阻击魏军,但是关于街亭守卫的人选,却出现了很大的分歧。

image.png

  在大多数人眼中,街亭乃是阻挡魏军非常重要的一步,关系到蜀军的后路,所以必须得派一个经验丰富的将领前去,大家觉得吴懿或者魏延这种大将比较合适,他们久经战阵,完全有能力守住街亭。不过诸葛亮却选择了让毫无经验的马谡上场,而且给马谡配置的副将,还是曾经的降将王平,令许多人看不懂。

  二、魏延拒绝出战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原本魏延献出了子午谷奇谋,准备从小路杀向长安,打曹魏一个措手不及,但是诸葛亮不答应。后来的街亭之战,魏延想要担任主将,去守卫街亭,结果诸葛亮还是不答应。最终,由于诸葛亮的错误用人,导致街亭失守,原本形势大好的第一次北伐,最终失败。

  此次失败后,魏延觉得诸葛亮无论是用兵还是用人都有一定的问题。在用兵上,诸葛亮太过谨小慎微,不敢冒险,而当时的魏蜀两国国力差距巨大,不用险根本不可能战胜魏国。在用人上,诸葛亮选用毫无战阵经验的马谡守街亭,这完全就是任人唯亲(马谡和诸葛亮关系好),所以说,魏延开始对诸葛亮不满了。再加上魏延刚进刘备阵营时,就曾差点被诸葛亮斩杀,所以魏延对诸葛亮越来越不满,最终这种不满情绪于诸葛亮三出祁山时爆发。

image.png

  当时诸葛亮进攻司马懿,司马懿不敢正面对战,只是坚守不出,于是诸葛亮准备使用诈败计,假装撤退,引诱司马懿追击,然后派人截断司马懿的追兵,分批次吃掉魏军。这个计划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截断魏军的这支军队必须要够猛,要挡得住敌军的进攻,这就意味着这支军队的主将必须要是个猛人,还得是战阵经验极其丰富之人,不然无法完成任务。当时整个蜀军中,战斗力最强的人就是魏延了,所以诸葛亮准备让魏延前去。不过诸葛亮这个人,喜欢玩花样,他并没有直接下令魏延前去,而是以目示意,暗示魏延,结果魏延根本就不接诸葛亮这招,令诸葛亮大为尴尬。

  原文:是夜,孔明唤众将商议口:“今魏兵来追,必然死战;汝等可一当十,吾以伏兵截其后:非智勇之将,不可当也。魏兵必分为两枝,司马懿必随后而来,防吾伏兵。若懿至,伏兵正在当中,须要大战。此两枝兵,若非大将,不可当也。”孔明言罢,以目视魏延,延低头不语。

  诸葛亮把战略目地告诉了众将,说必须要有一员大将去阻挡魏军,并且以目示意魏延,其实就是让魏延自告奋勇,不过当时的魏延早就看不惯诸葛亮了,见诸葛亮又玩这套装神弄鬼的花样,不直接挑明让他去,他就干脆直接无视了诸葛亮,令场面一度非常尴尬。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碰到这种场面会怎么办?当然是替领导解围啊,缓解领导的尴尬啊,于是王平出现了。

  原文:忽王平出曰:“某愿当之。”孔明曰:“若有失,如何?”平曰:“杀身报国。有诗献首!”孔明长叹曰:“王平乃汉之忠臣,肯舍身亲冒矢石,真良将之才也!……”

image.png

  看看王平的操作,虽然他是降将,但是他在诸葛亮遭遇尴尬之时,主动站了出来,为诸葛亮分忧,令诸葛亮大为感动,而且在王平的带领下,其他大将也纷纷踊跃报名,最终成功的敲定了作战人选。而正常战事,魏延全程没有参与!

  看完上述的两个故事,估计大家应该明白了为啥诸葛亮宁愿用降将王平、姜维等人,却不愿意用吴懿、张嶷等益州本土将领了吧?原因有两个!

  一、王平姜维等降将很听话

  由于王平姜维等人是蜀汉的降将,在蜀汉内部是受到排斥的,他们想要升官加爵,一是多在战场上立功,受到大家的认可,而是紧紧围绕在领导身边,成为领导的马前卒。当时蜀军中最大的领导就是诸葛亮,所以说王平、姜维等人对诸葛亮是马首是瞻,诸葛亮说啥,他们就干啥,根本不会出现一丝质疑!相比之下,由于益州本土将领久经战阵,对战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时候看到诸葛亮布置不当,他们就会质疑诸葛亮,这令诸葛亮非常不爽!

  比如说当年的街亭之战,诸葛亮用人失误,大家都推荐吴懿或者魏延,而诸葛亮偏偏要用马谡,这便是那些本土宿将不得诸葛亮重用的原因所在——和领导唱反调!一旦你反驳领导,即便你有理,领导也会认为你没理,会打压你!

  再比如诸葛亮暗示魏延主动请战,当时的诸葛亮把话都说得那么明白了,就差直接点名魏延了,可魏延就是不主动、不拒绝,这令诸葛亮非常尴尬。而那些益州本土派的将领呢,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诸葛亮解围,反倒是降将王平跳了出来,说自己愿意请战,最终带动了众人的热情,缓解了诸葛亮的尴尬,所以说诸葛亮才会当着众人的面感叹“王平真乃大汉忠臣啊”!诸葛亮为何有此感叹,不就是因为满堂名将,还不如王平这个降将贴心嘛,这才是诸葛亮的亲信,才是值得诸葛亮重用的人啊!

image.png

  二、诸葛亮想培植自己的势力

  这一点其实从街亭之战就可以看出来了。诸葛亮具有经天纬地之才,他明知街亭的重要性,也知道马谡没怎么上过战场,缺乏经验,却执意让马谡去守街亭,还给马谡配上了自己喜欢的王平,为何?不就是想栽培马谡吗?马谡和诸葛亮亦师亦友,诸葛亮就是想把他栽培成蜀军中的顶级名将,增加自己在蜀军中的势力,打压那些益州本土势力。

  而后的姜维,诸葛亮花费大精力将其收入麾下,并承诺将毕生所学教给姜维,之后更是将姜维带在身边寸步不离,可见他对姜维是多么的看重。他这是吸取了马谡的经验,想要多栽培姜维一段时间。就这样,蜀汉朝堂中,文官首领蒋琬、费祎是诸葛亮的人,武将首领姜维是诸葛亮的人,诸葛亮完全在蜀汉朝堂构建起了自己的一片天,保证了自己后代的荣华,保证了自己的大政方略在蜀汉得以延续。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魏延,魏延脾气和诸葛亮不对付,总是明里暗里地和诸葛亮的唱反调,一点都不好用,是属于绝对不可能拉拢成为诸葛亮这方势力的人物,所以他最终的结局便是遭到诛杀,夷灭三族!

  那些益州本土将领和魏延的遭遇何其相似,他们本身战争经验丰富,但却时不时对诸葛亮的用兵提出质疑,相比于那些降将,一点都不好用,而且这些人在蜀汉都有自己的背景,是不可能心甘心愿地成为诸葛亮一派的人物的,所以诸葛亮对于他们的处置虽然不像魏延这么狠,直接诛杀,但是也尽量不重用,免得培养对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