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的弹翼是从哪伸出来的?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导弹的弹翼不全是要伸缩的。比如裸弹发射的导弹,像早期的S-57、S-200、“红旗”2、“霍克”、“标准”1等防空导弹,“萨格尔”反坦克导弹,弹翼都是固定安装的。只有采用装箱、装筒发射,或者挂载于战机内置弹舱的导弹,才会牵涉到弹翼折叠问题,而且只是一部分如此。例如一些远程导弹,如美国的“标准”2、“标准”6、“改进型海麻雀”防空导弹,“标准”3反导导弹,采用的弹翼是宽度很窄的边条翼,也不存在折叠弹翼和发射之后伸展的问题。还有不少导弹采用的是无翼布局,也就是没有弹翼。而有些无翼导弹不仅没有弹翼,连尾翼都没有,只有一个光溜溜的弹体,例如洲际弹道导弹、美国研制的“陆基拦截弹”(GBI)等,它们自然也不用考虑弹翼折叠和发射之后伸展的问题。有些空空导弹虽然装有弹翼,但尺寸较小,甚至还采取了切尖措施,可以直接挂到战机的内部弹舱里,例如美国的AIM-120C/D,这样也不存在折叠弹翼和发射后伸展的问题。

  只有一些弹翼尺寸比较大的导弹,以及采用多联装发射箱或发射筒的导弹,才需要考虑弹翼折叠和发射后的伸展问题。折叠弹翼的优点是能够有效缩小导弹的横向尺寸,便于贮存、运输,节省发射装置贮运空间,增加车辆、载舰或载机的携弹量,提高战斗力。

  弹翼怎么折、怎么伸

  导弹的折叠弹翼在发射前通常折叠在弹体内或弹体表面。按折叠方向分,有横向折叠式、纵向折叠式、伸缩式、潜入式、卷弧式等;按弹翼展开的驱动方式分,有弹簧力式、压缩空气式、燃气压力式、液压作动筒式、电机驱动式等。

  折叠弹翼的设计不是简单的事儿,既要保证在发射前弹翼可靠固定,又要确保在发射后弹翼能顺利展开、可靠锁定,而且冲击过载还不能大,以免影响导弹正常飞行。由于展开机构主要用于保证弹翼顺利折叠与展开,其性能直接影响弹翼展开的快速性、稳定性及可靠性,所以是导弹折叠翼的关键。一般来说,折叠弹翼展开机构包括翼面、驱动能源、展开机构、限位缓冲机构和锁定机构等部分。

  我们在新闻视频或照片中最常见的采用折叠翼的导弹,是远程巡航导弹。它们不管型号有多少,大致结构都很相似,通常是两片大展弦比平直弹翼,以纵向折叠方式藏于弹体内,外面有一个柔性长条缝隙状口盖。导弹发射后,弹翼在展开机构的作用下从弹体内伸出展开并锁定,然后口盖闭合,从而避免缝隙导致飞行阻力和雷达反射截面积增大。

  

  ▲“战斧”Block4巡航导弹的弹翼展开状态,红圈内是柔性缝隙口盖(美国国防部)

  

  ▲从MK41垂直发射装置发射升空的“战斧”巡航导弹尚未展开弹翼(美国海军)

  我国之前研制的“红箭”9反坦克导弹,X-X布置的4片刀片形弹翼、4片矩形尾翼,分别是纵向朝后、朝前折叠在弹体内,但是没有像巡航导弹那样的长条缝隙口盖。当导弹发射出筒,弹翼和尾翼分别向前上方和后上方展开并锁定之后,原先折叠弹翼和尾翼的地方就露出了清晰的开槽。

  

  ▲弹翼和尾翼展开之后的红箭-9反坦克导弹(《兵器知识》资料图)

  美国的“标枪”反坦克导弹折叠翼设计与“红箭”9类似,只不过其采用的是8片弹翼和4片尾翼,而且是统一纵向朝前折叠,发射后一起向后上方展开并锁定。

  

  ▲弹翼和尾翼展开的标枪反坦克导弹(效果图),弹体上用于容纳折叠翼的开槽十分清晰(雷锡恩公司)

  这两种导弹之所以没有口盖,将开槽露出,是因为射程都比较近,不用过多重视飞行阻力和雷达反射截面积问题,减少导弹的设计复杂程度。

  我国更早的“红箭”8反坦克导弹采用的是现在比较少见的卷弧式弹翼,即4片弧形弹翼卷起来紧贴弹体折叠,发射后在展开机构作用下沿逆时针方向展开并锁定。

  

  ▲发射后的红箭8正在展开卷弧式弹翼,落下的白色物体是弹翼折叠时的衬垫(《兵器知识》资料图)

  我国“红箭”10光纤制导多用途导弹的4片X形矩形弹翼,是纵向朝前折叠于弹体表面。导弹发射出箱后,4片弹翼在展开机构作用下向后展开,到位之后锁定。

  

  ▲正在发射出箱的红箭10反坦克导弹,可以看到其弹翼折叠情况(《兵器知识》资料图)

  

  ▲发射出箱后正在展开弹翼的红箭10反坦克导弹(中国军网)

  石宏:《舰载武器》执行主编,从事军事编辑和防务研究工作20年,在国内众多媒体上发表过大量防务文章,并受聘为深圳卫视特约评论员、南方防务智库顾问、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一带一路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著有《日本军情》、《韩国军情报道》。

  作者:石 宏

  策划:金 赫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兵器知识》杂志社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