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镌刻戈壁“奇迹”的绿色沃土

  

  游客在茶卡盐湖中拍照

  

  哈里哈图国家森林公园

  

  泉水湾国家沙漠公园

  乌兰县,西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第一县。这里的3.7万各族群众像保护眼睛般保护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在荒漠戈壁间筑就了现代化农牧业新城。

  这里还拥有着国家4A景区“天空之镜”茶卡盐湖、草长莺飞的金子海、色彩斑斓的哈里哈图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以绿色循环打底,每年有300多万人次的游客慕名而来。

  奇迹,源于对生态循环的深情

  乌兰县是一个农牧业县,农牧民群众世代以耕种和放牧为生,县域经济发展可依赖的是草原和绿洲农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单一的发展模式和周边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已不适应发展的需求,因而从传统的农牧业发展向多元化、系统化的循环发展转变成为乌兰在戈壁创造一个个发展奇迹的始因。

  茶卡,这个享誉国内外的小镇便是一个例子。

  车水马龙的街道,游客如织的景区,商贾密集的门面和商铺,以及建设中的各大宾馆和旅游配套设施,短短几年间,茶卡的繁荣有目共睹。

  事实上,过去的茶卡镇曾是乌兰县几个乡镇里条件最艰苦的地方,荒芜、偏僻是过去人们对茶卡镇最直观的感受。

  “当时,这片地区就一两栋楼,还是镇政府的办公用地,除此之外很少看到有楼房和民居。”茶卡镇党委书记白成虎指着现在的镇政府大楼说。

  而眼前,围绕镇政府所在地的四周已是楼宇纵横,商铺沿街一字排开,往来的车流过往不息。

  有人说,茶卡镇从一片荒凉之地变成如今的模样全是依赖“茶卡·天空之镜”景区爆火的运气。但是,对于茶卡的变迁,白成虎认为生态循环发展是让这里发生蝶变的根本。

  “海西大大小小的盐湖很多,为什么唯独茶卡的盐湖火了?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发展观念,践行了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理念,从一个盐湖延伸成了绿色生态产业链。”白成虎说。

  “环境优美了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这样我们也能挣更多的钱。”王晓龙是茶卡镇茶卡新村的一户农家乐老板,这两天正在张罗着开张营业。

  对于有着多年经营农家乐经验的王晓龙来说,从在茶卡镇开农家乐的这几年里,他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如今的乌兰,生态旅游业势头发展强劲,在打造“全域旅游”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打造精品景区、开发旅游产品的同时,该县还把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和辐射周边的生态乡村旅游结合在一起,让生态循环发展打通旅游产业“筋骨”,不断辐射周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实现双赢。

  奇迹,源于对绿色发展的追求

  走进位于乌兰县东北部25公里的哈里哈图国家森林公园,干净整洁的山间小路、潺潺的流水和山间的鸟鸣,让哈里哈图国家森林公园处处透着清新的自然味。

  哈里哈图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乌兰县铜普镇境内,海拔3400米左右,是西北干旱地区海拔最高的森林公园,也是海西境内天然林保存最完整、林草覆盖率最高的松柏共生的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达到37.8%,林草覆盖率达到95%,2005年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总面积5170.5公顷。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带来了旅游红利,也让经营者更加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公园自2018年开园,不断拓展其生态旅游、消夏避暑、休闲娱乐、生态保护等多功能的生态旅游经营理念,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在公园里我们看到,不论是在游客服务中心,还是在景区大大小小的栈道上都布置有各类垃圾箱,景区安排保洁人员和林业管护员定期清理垃圾。同时,还和乌兰县有关单位和铜普镇政府合作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刚开始觉得景区就是挣钱的,怎么还会有空保护环境。不过自从有了这个景区后,这边的环境越来越好了,自家草场里的牧草都长高了不少。”牧民黄根加是乌兰县铜普镇上尕巴村的一户居民,他家200公顷草场便在景区里。

  自从景区开园以后,黄根加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他说,因为牛羊离不开鲜美的牧草,而想要牧草茂盛就要保护好草原上的生态环境。过去,我们总觉得自己出不了什么力,现在我们都会定期来这里打扫垃圾,让这里的环境更美。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如今在哈里哈图景区环保意识已深入人心,景区管理更加规范。

  奇迹,源于对生态保护的践行

  3月,春回大地。在乌兰县城东面10多公里的泉水湾管护站里,护林员正在防沙林地前的一大片空地上平整着土地。

  泉水湾,因乌拉斯塔山的地下泉水喷涌而出自然形成的一弯清水而得名。管护站的负责人祁生财他们所在管护站是乌兰县希里沟镇河东村泉水湾的防风固沙区。过去,曾经因为生态保护意识不强,周边稀稀拉拉的几棵白刺树也被人偷砍填进了灶膛,这里原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年逾花甲的冶云是泉水湾管护站的护林员,在这里已经守护了三年。他的主要职责是护林巡护、观察树木有无病虫害,并给来往的游客讲解森林防火安全知识等。冶云望着漫山遍野的绿色,感慨地说:“以前这里都是沙漠,现在一到春天,可漂亮了。”

  在一处草木明显比别的地方稀疏的半沙半土小坡上,祁生财指着脚下说:“这里以前是流动沙丘,树种下去也无法成活,所以我们采用扎草方格的方式用草固沙。”几年时间过去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早已破败的草方格,还有方格里茁壮成长的植物。扎草方格治沙在治沙领域由来已久,效果显著。

  这些年来,通过“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防沙治沙项目等,乌兰县造林绿化面积达7.7万公顷,乌兰县森林覆盖率从12.8%提高17.62%,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明显好转。

  据《柴达木日报》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