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乐视网是一个中国农民的资本大骗局,像乐视这种级别的骗局每隔十年就有一起。年轻人别信什么“新经济”和“新模式”,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通过本系列的分析,难道大家还看不出来贾会计是个大骗子吗?他貌似在精心运营乐视,其实就是想把泡沫越吹越大,最后几年完全是末路狂奔,目的就是高位套现!他自己挣了几十亿揣兜里了,留下投资者和厂商上千亿的亏损,希望通过贾跃亭这个典型案例,认清金融市场上的无数忽悠者。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 乐视骗局揭秘

贾跃亭最信任的人,首先是他的亲哥哥、亲姐姐,其次才是妻子或女朋友。我们在这里根本看不到他资深员工的影子。这大概就是贾跃亭骨子里的农民思维。2002年,贾跃亭又成立“山西西伯尔”,注册资金100万,贾跃亭占70万,其他几个人占30万。贾跃亭又把“山西西伯尔”变更登记为“山西西贝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此后,“太原西伯尔”将业务逐步转移到“山西西贝尔”,直至被贾跃亭注销。真搞不懂贾会计为什么不断地注册、注销甚至改名。表面上看,可以说这是他奇怪的习惯或“癖好”,但深层次来看,他大概想不断地玩“金蝉脱壳”,让人搞不清他怎么发家的。但在不断成立新公司,并把业务和资金从旧公司倒腾到新公司的过程中,他资本运作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当然,贾跃亭也不是没有值得信任的员工。有一个人,至少从2003年就开始跟随他了,并且一直跟到了现在。他,就是李锐。

贾跃亭和李锐什么关系?

他对贾跃亭到底有多重要呢?看看山西西贝尔的注册信息就知道了。山西西贝尔的法人代表居然是李锐,可见贾跃亭对他的信任!那么,李锐又是什么人呢?

李锐一直在贾跃亭的公司里担任高管,但能力有限。有一些老板信任这样的人:忠心,但能力有限。正因为能力有限,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才忠心,才不敢跳槽到其他公司。每一个长期领导者身边都有这样的人。如果领导者相当优秀,把事业越做越大,这样的跟随者也可以吃香喝辣,并以老牌创业者的姿态长期享受荣华富贵。但如果领导者是个大忽悠,或者野心膨胀,吃爆了,那么大厦倾倒,大家就跟着完蛋。

李锐,曾任乐视控股董事长,后来任网酒网CEO。看年纪也不小了,属于跟贾跃亭离开垣曲县之后打拼的第一拨人。

为什么网酒网会失败?

网酒网是2011年10月成立的B2C网站,2013年初正式上线运营,隶属于乐视控股集团。2016年1月,网酒网完成近2亿元的A轮融资,2016年5月,又获得花儿影视导演郑晓龙、总裁敦勇二人共计7200万人民币战略投资。但是挡不住接连亏损,2017年1月又以每股12元的价格,向国信证券、西部证券分别发行20万股和10万股,募集360万元资金。虽然获得了多次融资,但网酒网持续巨亏。公司2014年、2015年的收入分别为5411万元、1.57亿元,分别亏损了7601.31和7386.18万元。同时,2014、15、16三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479.88万元、-2.4亿元、-1.8亿元,全是负的!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真搞不懂李锐是怎么经营的,更搞不懂贾会计为什么要成立这么个卖酒的网站。直接原因大概是他犯了他90年代同样的毛病,觉得酒仙网、1919、品尚汇等卖酒网站发展很快,眼红这个行业的利润,所以调嫡系李锐也来开一个类似的网站。但是经营到现在,酒仙网已经盈利,品尚汇在2015、2016年都盈利,1919更是始终盈利,但是网酒网的亏损却仍然是巨大的。看来对网酒网来说,2017年1月对券商募集360万是一笔大钱,需要专门募集。即使如此,网酒网给自己员工的平均工资并不低。2016年上半年,仅仅短期薪酬就有3975万元,除以384位员工数,平均每人的半年薪酬是10.3万元,人均月薪1.7万元。考虑到普通员工的收入并不高,高管的收入应该是不低的。亏了好几个亿,网酒网在2016年底就开始裁员了,而且手段强硬。但网酒网说这是“每年正常的人员结构优化”。据离职员工爆料,2016年3月份网酒网联合乐视体育推出的自有品牌 " 格鲁特 " 生态啤酒,自进入市场以来销量堪忧,而网酒网已经耗资 2 亿元购买了大量的存货,现在积压库存超过几千万箱。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怎么消化掉这些酒呢?网酒网要求员工进行推销和内购,非销售类部门的员工需在 3 个月内每人卖出 100 箱啤酒。如果销售目标不达标,部门领导就会被扣工资。

从成立到现在,在CEO李锐的领导下,网酒网对自身定位已经做了多次方向性的调整,从高端红酒类的垂直电商到多品类的全平台,再到生活消费类的生态电商,再到乐视生活馆。然而每一步都没有站稳,都没有成功,所以网酒网和乐视集团其他企业一样,在不断制造新概念和PPT。事后,李锐不得不承认,在做垂直电商时,从收口、规模、业态来看,网酒网的定位都存在一定问题的。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何止是“一定问题”?做到这个样子,难道不是“很大问题”吗?

与此同时,网酒网的多个项目也被搁置。2013 年,乐视高调宣称在临汾建立了 3000 亩的生态农业产业园基地,号称要打通红酒种植、酿造、加工、包装、销售的整个环节。作为乐视控股布局生态农业的运营主体,网酒网将其作为夯实垂直整合葡萄酒生态系统的重要战略布局。但是不到一年,该项目就 " 流产 ",而知情人士透露,生态农业项目中的一百多人因次而被迫辞退。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2016年3月,网酒网又上线了“美酒频道”,要借助乐视的内容基因做视频营销,后来也以失败告终,当年11月份,网酒网就将该频道并入到内容运营部门。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不断地烧钱和巨亏,从失败走向失败,这就是网酒网过去三年多的历史。要是一般企业,估计早就疼得不行了,但是网酒网背后有乐视,有贾跃亭这个大会计,至少前几年是不缺钱的。但是2016年下半年以来,尤其是进入今年以来,乐视自身都难保,所以网酒网更在壮士断腕之列。2017年4月26日,网酒网申请退出新三板,这应该是倒闭转让的第一步,此时距它挂牌仅八个月。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此前,网酒网曾发布一则消息称,“因审计工作尚在进行中”,无法在4月30日前披露年报。

一个几百人的小公司,财务有那么复杂吗?主要原因大概是业绩实在惨不忍睹吧。

怎么说了半天网酒网?对了,是为了说明贾会计的用人之道,以及进一步说明他的开公司之道。这已经是他经营乐视集团后期的运作了,在2002和2003年,他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这可能是因为当时他的公司还少,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他确实捞到了一条大鱼:通信业务。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由于抓到了联通在山西的大部分业务,山西西伯尔或西贝尔的业务规模急剧增大。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贾跃亭和几个股东就迅速增资,将注册资本从100万扩至3000万元,其中贾跃亭以2400万元的出资额占80%的股份。

贾会计是怎么抓住联通的大业务的?这一点颇为可疑。按说他之前在通信技术方面没有任何积累,他的哥哥姐姐也不是干这行的,怎么一下子就瞄准了这一块,并且能快速切入呢?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而且他增资的巨款肯定不是公司的利润,而是财技日益成熟、人脉也日益广大的贾会计借来的。因为在最初几年,西贝尔除了2002年有微利之外,此后连续三年都是亏损的,数字均在数百万元左右。

也就是说,贾会计抓住了联通的大业务,但基本上在赔本赚吆喝,不挣钱!

但这难不倒贾会计。首先,他是做账的高手。其次,他可以通过上市解决资金问题。

2003年,贾跃亭到北京创建了北京西伯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从此主要舞台就在帝都了。北京让他彻底开阔了眼界,并给了他国家级的平台。事后证明,这是他事业上升的里程碑事件。2007年11月,他创立的电信设备公司Sinotel Technologies在新加坡上市,融资约两亿元。

两亿元!这对于长期不赚钱的贾跃亭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啊!两亿元!也给了贾会计把盘子再做大十倍的坚实基础。

在他筹备新加坡上市的同时,2004年,脱胎于北京西伯尔通信公司移动业务部的乐视网,成立了。

写到这里,我发现已经进入敏感区了。

贾跃亭是怎么拿到山西联通的大单的?

又是怎么捣鼓Sinotel Technologies在新加坡上市的?他的“山西西伯尔”注册资本是100万元,怎么不到一年就扩到了3000万元?资金是怎么周转的?以贾跃亭过去的生意规模,要拿到山西联通的大单,以及周转几千万元,好像并不容易。非常显然,他有“贵人”相助。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其中细节,各种公开资料都语焉不详,包括媒体在他成名之后对他的采,他都一笔带过,不愿多谈。这颇为蹊跷,要知道在网络界,如果是别的功名成就者,早就谈得非常详细了,比如二马一李,艰难时刻到底是怎么渡过难关的,都有很详细的讲述,以突出创业之艰难、决策之英明,更反衬之后的辉煌来之不易。但是到了贾会计这里,他的两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转型并拿到山西联通的大单,新加坡上市),都是粗略带过。看来要让贾会计自己说出来,估计比登天还难。除非……呵呵。既然他不说,这里面有多少猫腻,我们只能发挥想象力了。

不管怎么说,他发现商机的眼光确实厉害,这一点以后又有多次证明。而且他忽悠人的能力很强。他成名后把自己描述成一个不善言辞的人,还说要远离政治,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既然缺乏第一手信息,本文对他的这两次里程碑,只能简单分析一下。2002年他转向通信业务,拿下山西联通的大单,要说没关系,恐怕很难令人相信。在90年代和2000年代,做通信是很挣钱的,华为、中兴都赚得盆满钵满。为什么那时候做通信赚钱?因为: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1、这是个高成长的朝阳行业。

2、国外产品卖得很贵,这给了国内企业崛起的机会。

拿华为来说,它进行技术攻关,即使产品比国外便宜一半,即使给本公司的员工开出几倍于其他国内企业的高新,华为还是在赚大钱,基本上每年的增长率是30%以上。为什么华为、中兴都卖力地投入技术研发,因为这里面的利润太大了!但是当华为已经成为世界电信业巨头之后,只能进军消费电子领域,开始做手机了,因为在电信基础设施领域就那么几个巨头,天花板快到了。

所以虽然在2000年任正非写过《华为的冬天》,貌似瓶颈要来了,其实从整个行业来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既然整个行业仍然是高成长高利润,相关人员把一些技术含量不那么高的产品交给“关系户”来做,大家一起挣钱,也就可以理解了。贾会计的山西西伯尔(西贝尔),很可能就是由此诞生的这么一家企业。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2002年,贾会计确实挣钱了,然后就是继续疯狂做大,并且成立了Sinotel Technologies并且把山西西贝尔的业务装进来,2007年在新加坡上市,贾会计直接和间接持有80.5%的股份。但是,他在通信行业是持久挣大钱吗?根本不是这样。道理很简单,如果给他融资两亿元的Sinotel Technologies能始终高利润、高成长,他为什么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一块呢?但是他2004年就成立了乐视,初始业务是当时很热的视频,以后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乐视上了,并从乐视衍生出一大堆公司(据说有60多个)。事实上,精通财技的贾会计在2010年又在新加坡搞了一次增发,2800万股,每股0.4087新加坡元,说要装进一些乐视的业务,而且还增发成功了,又捞了一笔钱,然后又是持续亏损。终于,在2016年3月15日,Sinotel Technologies退市了。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退市之前的好多年都是赚钱的,但从2012年开始,Sinotel Technologies都是亏的,而且越亏越多,如下图所示。仔细看看上面这张图,大家不觉得奇怪吗?2008年的营收是3.62亿,税后净利润是1.07亿,什么业务能有如此的高利润?这么高的利润,为什么不继续做大做强,反而去玩什么乐视?会不会是因为2007年刚在新加坡上市,所以必须马上拿出好成绩呢?我查了很久,始终没查到其2008年的详细年报,不知道这业绩是怎么取得的。到了2012年,不仅营收在萎缩,而且利润居然变成负的了。这更让人奇怪了:之前的高利润是怎么取得的?又为什么不能维持?

2012年之后更是每况愈下,显然,这是在为退市做准备了:

所以在退市之前,股价徘徊在0.1新加坡元附近(大约相当于0.4~0.5元人民币),退市时是0.128新加坡元。为什么要退市呢?事后分析,大概是因为公司做的太差,尤其是高暴利变成了高亏损,也实在太戏剧化了。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但更主要的原因,应该是2010年乐视网在国内上市了,国内人傻钱多,乐视的概念和业务前景,貌似要比Sinotel Technologies好太多,国内融资环境更比新加坡好多了。何况贾跃亭早已利用Sinotel Technologies捞足了钱,不仅两次融资,而且多年给自己开120万新加坡元年薪(至少相当于550~600万人民币),这个公司的利用价值早就没了。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实际上,在2000年代中国企业有一波到新加坡上市的热潮,贾会计就是赶上这波潮流的弄潮儿。但是在2010年尤其是2015年之后,众多在新加坡上市的国内企业纷纷退市,美国人很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对此,《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在2017年4月份发表文章:《众多中国企业正在对新加坡股市说再见》。文章中说:

2、2005年至2007年,这些在新交所上市并被称为“龙筹股”的中资企业曾引领当地首次公开募股市场增长,直到2012年中期陷入暂停状态。今年从新交所退市的10家企业中有6家是中资企业,相比之下,去年(2016)一整年也仅有8家中资企业在此退市。(看来,贾会计总是走在别人前头)

3、退市者表示,从新交所退市将节省合规费用和管理资源。但作者说:有一些中资企业退市,是因为会计骗局和其他丑闻。

当然,既然贾会计的Sinotel Technologies没有曝出骗局,就应该是没有骗局的,嘿嘿。

2010年8月,名不见经传的乐视网在创业板上市,成为首家在A股上市的视频网站,这仍是至今业内的未解之谜之一。因为比它有名得多的优酷、土豆、六间房、酷六等专业视频网站都没上市,偏偏当时根本没名气的乐视,上市了。

现在总算要说乐视了。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对于乐视,由于太过有名,加上过去我也写过几篇黑文,所以大众了解得已经很多了。再按时间顺序列举事实,没什么意思。如果挖掘背后的“黑幕”,好像现在还不是时候,所以,本文就谈谈贾跃亭的宏观运作思路。

先总结一下贾会计运作Sinotel Technologies的过程和思路,因为这是乐视的缩小版:

1、有一块吸引人的业务,刚开始还挺挣钱,然后上市。(不过乐视的业务没有挣钱的。不到1%的所谓账面利润根本不算,那是在旗下各公司之间倒腾资金,再通过做账产生的“利润”)

2、为了进行资本运作,尤其是为了增发,前后一共开了17家公司。增发的理由,就是把“新业务”装进来。

不过,在新加坡上市的Sinotel Technologies融资额还是太低,IPO时融了两亿,2010年又找借口融了1100多万新元,折合人民币5000多万元,这规模实在太小了。新加坡人太土鳖,哪儿有国内人豪爽?所以在2010年乐视网在国内创业板上市后,贾会计已经瞧不上新加坡股市了。

3、初期赚钱,2008~2012年,Sinotel Technologies赚了四年的钱,然后2013~2016年,又赔了四年,并在2016年退市。

虽然现在Sinotel Technologies已经消失,但它毕竟捞了好几个亿,贾跃亭每年给自己发120万新元(折合人民币500多万元),所以从财务角度来看,贾会计早就捞足了。

这个路线图,会在乐视网上复制吗?

那我们就研究研究。至少从现在来看,乐视网是放大几百倍的Sinotel Technologies。

乐视的发家史  乐视骗局揭秘

1、有一块吸引人的业务。

乐视成立于2004年,初始业务是视频。这个业务在当时很吸引人,现在貌似也很吸引人。虽然做视频的网站,包括乐视的视频,全是赔钱的,但由于用户众多,所以还是很吸引人的。

其他网站,比如优酷、土豆、酷六、六间房等等,钱烧的差不多了,只能合并重组,但挡不住新来者。这几年风头甚劲的是爱奇艺,也是烧钱大户,最后只能被百度收购。百度有的是钱,每年赚上百亿,投入几亿给爱奇艺,根本没有问题。百度2016年净利润是116.32亿,已经相当牛逼了,但这仅为它2015年的1/3,所以如果李彦宏想长期养活爱奇艺,根本不是个事。优酷土豆最后也被阿里拿下。视频三巨头中的另一个是腾讯视频,是腾讯自己干的。

由此可见,BAT就是BAT,最终成了视频三巨头。那些烧钱的视频网站,最后基本上被BAT收购或控股,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根本撑不起。融资百亿也撑不起,因为BAT每年都赚几百亿,每年都可以源源不断地投入。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乐视的视频业务怎么撑下去呢?

2、围绕着乐视视频,也为了进行资本运作,尤其是为了“增发”,贾会计前后一共开了63家公司。

乐视和视频三巨头不同,他走的是另外一条路。那就是:一开始小打小闹,利用Sinotel Technologies的挣钱业务先养活自己。贾会计发现这么做还是不行,于是又使出了几招厉害的:

(1)领行业风气之先,购买大量版权。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当初的影视版权是很便宜的,大概一部就几万、几十万元。反正网上都是盗版,好不容易来个买正版的,不容易!影视公司见了乐视,跟见了上帝似的,一个个高兴得不得了。乐视买了一大堆正版影视剧,向用户高调宣传:我们都是正版的,来看我们的视频吧!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乐视这么做,等于挑起了行业竞争,于是其他视频网站纷纷掏钱也购买版权,版权费就这么被抬起来了。抬高了多少呢?上百倍。热门电视剧的版权费已经上亿。比如2013年播出的《甄嬛传》,四家卫视的总出价还不到400万,总售价是7220万,到了2015年的《芈月传》,总售价已经超过了3.6亿,之后的《如懿传》,价格是5.4亿。从2012到2016年,版权费上升了135倍。

乐视购买正版,养肥并繁荣了影视业,这很好。但问题是:乐视这么做,把版权价格抬高了上百倍,等于和视频三巨头拼资金实力,迟早有撑不住的时候。当购买一部电视剧需要几千万、每年都要购买上百部影视时,乐视有钱吗?

没错,贾会计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要自己拍。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2)领行业风气之先,成立乐视体育。

乐视网早就在做体育了,也是乐视视频和超级电视的卖点之一。后来搞大了,体育频道于2012年8月正式上线,并成立了专门的“乐视体育”,为用户提供足球、篮球、网球、高尔夫等赛事的直播、点播和资讯的视频服务。

老邓(微信号:老邓的财经茶馆)认为,这是乐视的最大特色,也最应该做好,也能做好!因为这只需要投入资金,后续的管理也简单,并可围绕体育做很多增值服务,那是真正赚钱的!贾会计围绕乐视做了那么多事,只有这一件靠谱。乐视也不需要把所有的体育项目都抓住,只要抓五大联赛中的一两个,加上NBA就行了,其他小众项目都是可有可无。只有这样,才能集中资金做出自己的特色,并抓住最广大的青年观众。

可惜,由于后来乐视没钱了,新一年的英超等版权买不下来,现在基本黄了。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3)领行业风气之先,成立乐视影业。

乐视影业的正式成立时间是2011年,隶属于乐视控股集团,但之前贾跃亭已经在和一些影视公司合作,并开始自己制作内容了。2016年6月7日,乐视在上海召开发布会,说要“投资150亿打造53部电视剧”。

150亿!难道视频公司要转身为影视制造公司吗?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也不是不行。但问题是:乐视这么做,是不是在和广大影视公司为敌?它制作的影视剧,能始终有较高的收视率吗?竞争对手会不会不愿意购买它的影视剧?另外,如果视频三巨头也学它,谁又能烧钱更久呢?

所以,如果乐视自己制作的影视剧不能大幅超过业内平均水平,亏钱是肯定的。乐视偶尔拍出一两部热门影视剧,没有任何问题,比如《红高粱》、《芈月传》。但是从长期来看,乐视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为没有一家公司能长期保持出类拔萃的状态,尤其是影视剧只是乐视众多业务的一部分。

所以从长期来看,如果没有一块稳定的利润来源,乐视影业必死,也会成为拖死乐视的一大力量。

贾会计看不到这一点吗?

他不是看不到,而是在进行一场豪赌:希望乐视的生态环境,也就是“生态化反”,能产生互补作用。这就说到第(4)点了。

(4)领行业风气之先,赔钱卖乐视彩电。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贾跃亭的想法是:以超低价销售乐视彩电,肯定会急剧扩大用户量。然后让用户看乐视的视频,为会员付费(买彩电一度可以免一两年的会员费),乐视的版权费和视频投资,包括乐视体育,不都可以赚回来了吗?

想的很好,但贾会计这里又忽略了一个问题:那些传统黑电大户,创维、康佳、海信、长虹、TCL这五巨头,他们会有什么对策呢?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五巨头的策略,第一是降价销售,第二是和其他视频网站联合,对抗乐视的内容。

五巨头怎么自己不拍电视剧呢?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这就是老谋深算。或者说,和贾会计相比,五巨头毕竟经商多年,更加懂得经营之道。他们明白不能被乐视牵着鼻子走,传统黑电厂商去拍影视,简直太滑稽了,不如把竞争对手的视频接进来,这样内容也不少,让他们和乐视撕逼去吧。

当然,2016年TCL和乐视也开展了业务合作,但始终不温不火。TCL不可能不明白,乐视电视那么低的价格,是对自己釜底抽薪的伤害。但当时乐视貌似声势很大,所以三心二意地合作一把,也不是不行。但是这项业务对乐视和TCL,帮助都是很有限的。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所以乐视的彩电亏钱卖了好多年,至今为止,在某些月份(比如乐视大促销的月份),其销量可以勉强超越五巨头。但总的来看,全年销量无法和其中任何一个巨头相比,顶多持平,也就是一年四五百万台的规模。

既然销量无法战胜五巨头中的任何一个(更别说压倒它们的总量了),那么乐视自己的影视,又怎么和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竞争呢?

实际上,贾跃亭好像不明白:历史上从来没有靠亏钱卖昂贵的硬件来做大业务的!从来没有!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请注意,这里有个限定词:“昂贵的”。历史上,从来没有靠亏钱卖“昂贵的”硬件来做大业务的。几千元一台电视,应该算昂贵了。虽然从屏幕面积来说,电视比手机便宜多了。

那么,历史上有靠亏钱卖“便宜的”硬件做大业务的吗?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有。不仅可以亏钱卖,而且可以赠送,因为它便宜。

最有名的例子是吉列剃须刀:很便宜,但如果要买吉列刀片,那就贵了。吉列就是靠低价卖剃须刀,为刀片抢占巨大的、稳定的市场,然后靠卖刀片挣钱的。

吉列刀片的质量很出色,能长期领先同行,因为吉列一直在长期创新。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标准石油公司在19世纪赠送煤油灯。

是的,赠送!标准石油公司在很多地区,是赠送煤油灯的。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煤油灯不要钱,但是煤油,要钱。

标准石油公司垄断了美国90%的市场,它不在乎用户使用竞争对手的煤油。通过赠送煤油灯,可以让煤油快速普及,代替传统的蜡烛。因为90%的用户长期使用标准石油公司的煤油,所以为洛克菲勒带来了滚滚利润。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无论是吉列还是标准石油公司,都可以在一年之内回收剃须刀和煤油灯的成本。这是因为和后续产品相比,剃须刀和煤油灯的价格并不贵,只要购买几次刀片和煤油,成本就能收回来,以后再卖就是利润了。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那么,乐视亏钱卖彩电,能在一两年之内回收成本、以后产生利润吗?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这需要在视频版权和自制内容上,每年投入上百亿,而且持续不断地投入,也许才有可能。

但是,视频版权和自制内容并不像刀片和煤油一样,能稳定地产生丰厚的利润。理由正如前文所说:买版权烧钱,乐视根本比不过视频三巨头,而自己投资拍影视剧,也不能保证长期超过竞争对手。所以,购买版权和自制内容产生的收入,基本上无法弥补投资,长期来看必然是亏钱的。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尤其是,当2014年之后人们看手机越来越多之后,贾会计为了维持乐视帝国的运转,让这些视频内容能有更多的流量,又不得不仿照“超级电视”的思路,推出了乐视手机。

(5)又一块烧钱业务:乐视手机。

2015年4月13日,在旧金山举办的乐视超级手机硅谷发布会上,乐视共发布了三款手机,有一块烧钱业务,开始了。乐视能在手机上达到国内一流吗?能长期跟随手机技术,甚至领导手机发展吗?

这概率太低了。

贾跃亭如何经营乐视?视骗局揭秘

走到这一步,就是傻子也能看出来,贾会计围绕了乐视视频,已经开发出众多能带来现金流、但却不挣钱的业务。

带来越来越大的现金流,只能延缓乐视的死亡。但是推出乐视汽车,等于急剧加速了死亡。

(6)一块最大的烧钱业务:乐视汽车。

2016年1月5日,乐视在美国拉斯维基斯公布了其重要战略合作伙伴FF(法拉第汽车),并联手发布了FF首款概念车FF ZERO 1。虽然现场没有公布相关的车型参数,但是据内部人士透露,这款概念车的轴距达到2米9,最高时速超过200英里,百公里加速在3秒以内,应该说相当不错。

乐视到底在汽车上投资了多少钱?一开始据说要投资200亿,后来又说500亿。但是实际上远没有那么多,具体数字难以估计,但根据各方面的信息,现在乐视在汽车上已经至少投资了20亿,是靠谱的。

20亿仍然没有一分钱利润,尤其是没有一分钱现金流,对乐视来说,是要命的。

我真的搞不懂贾会计为什么要搞乐视汽车,难道是进行一笔更大的政治投机?

政治投机也不是不行,关键是得有那实力。也得看看自己是不是人家的嫡系。

或者贾跃亭对自己的融资能力很有信心,或者他已经疯了,在孤注一掷地豪赌。长远来看,必然是疯了。因为就算乐视能继续融资,每次都上百亿、几百亿地融资,但他越来越庞大的帝国,还是撑不下去!

因为他的业务实在太分散,而乐视也缺乏各方面的人才。

我不否认,乐视在推出视频业务、自制视频、超级电视、手机乃至汽车时,总是让人眼睛一亮。这反映出贾跃亭敏锐的市场嗅觉和高超的用户体验。乐视的产品在刚推出时,也确实有相当多的闪光点,而且初期的质量也可以。但是,乐视能在这么多领域,始终和众多专业公司抗衡吗?能始终跟上并引领技术和消费潮流吗?

这概率实在是太低了。从长期来看,是不可能的!

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人,一个公司,这么搞成功过!

业务,不是不可以多元化,BAT现在的业务都是多元化。但是纵观历史上成为巨头的多元化公司,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1、始终有一块最挣钱的业务,能源源不断地带来巨额利润和现金流!

对于BAT来说,是搜索、电商、以及围绕QQ海量用户产生会员费和利润;对于微软来说,是销售PC软件,对于谷歌来说,是搜索;对于过去的福特汽车、标准石油公司、杜邦来说,是汽车、石油和化工产品。总之,人家都有一块长期挣钱、并且利润丰厚的业务,而且规模很大!

乐视有吗?

2、有了雄厚的财力之后,再围绕一个核心搞多元化。

BAT,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核心,而是进一步加强核心的力量,继续做大做强。乐视围绕什么核心呢?如果说之前的各项业务都是围绕视频,那么乐视汽车围绕什么?大家在汽车里看视频吗?一堆产品堆起一个“生态化反”?更何况乐视有雄厚的财力吗?就靠日复一日的融资,让贾会计带领一帮二流人才和人家一流的专业公司竞争?

找到别人产品的弱点并不难,我们用的各种产品,包括彩电和手机,只要用一段时间,往往都会发现一堆缺点。拍脑瓜想出一个市场营销的妙计,或者产品的新功能,也不太难。但因此就要自己去做吗?烧钱推出一款新产品之后,难的是持之以恒地保持创新和高质量。

迟早崩溃的节奏,只是早晚而已。

但是,贾会计的资本运作水平,却是相当高的。乐视赔钱没关系,他和他的家族早就套现百亿了。下一篇就讲讲他是怎么在巨亏的情况下,为自己和家族挣钱的。

这,才是贾会计的看家本领。

早在2003年,贾跃亭遇到了如今乐视网COO的刘弘。当时刘弘还只是跑信息产业部和各家运营商口的电视台记者。事后证明,这个刘弘不仅成了贾跃亭的左膀右臂,而且其忽悠的水平,绝不在贾会计之下。

刘弘

说刘弘是“忽悠”,有点刻薄了。他很有战略眼光,那时候就看好无线网络。在他的游说下,加上贾跃亭也是市场感觉很敏锐的人,西伯尔在2003年底成立了无线星空事业部,专注于流媒体业务。2004年,无线星空事业部正式从西伯尔架构中分离出来,独立为乐视移动传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这是乐视网的前身。

为什么乐视在无线领域没有成为老大?

因为刘弘毕竟是记者出身,不是搞技术的。他有眼光不假,但深入到细节和管理还是不行。当然这也不能怨他,主要是贾跃亭的投资太过多元化,贾跃亭的管理不行。

作为乐视控股集团联合创办人、副董事长的刘弘,在乐视网上市时的股份是这样的:

哪怕刘弘为了乐视做出了杰出贡献,但在持股比例中也不如贾跃芳,更是远远不如贾跃亭。这说明什么呢?

在乐视原始股东中,第三名是汇金立方,这是贾跃亭给权贵“王诚”(真名令完成)留的股份。没有这个,他上不了市。乐视网上市之后,汇金立方在2011年之后套现两个多亿,全身退出。但是到现在,贾会计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受到什么惩罚,真是奇哉怪也。

按照刘弘的说法,2004年乐视成立后,初创之路“看不到任何希望和前景,没有资金也没有背景”。但有一个信念支撑刘弘走下去:当时的中国虽然盗版横行,但迟早会是正版视频的天下。乐视专注于购买正版内容,然后吸引付费观众的做法不会错。2006年,乐视的资金链几乎断裂,裁员多达80%。

但是在2007年Sinotel Technologies在新加坡上市后,乐视网也撑下来了。然后在2008年8月,乐视又获得了包括汇金立方、深圳创新投资在内的5200万人民币的投资。这,大概是它先于其他视频网站上市的重要原因。

先不说汇金立方,这里还是说乐视。2005年在刘弘的策划下,乐视斥资300万元拍摄专供手机上放映的总长度为25分钟、共5集的电视剧《约定》,当时一度引起轰动。当年乐视旗下的“乐视无限”为中国联通的手机流媒体业务品牌“视讯新干线”提供了超过70%的内容,与中国移动也签订了10多个基于PDA手机的流媒体项目。必须承认,贾跃亭此举在今天看来仍颇具战略眼光,只是在当时3G尚未普及的大背景下,这一模式很难找到积极的参与和响应者。

2006年,乐视网获得上海移动的视频流媒体SP牌照,这意味着其在当时已具备一定的片源和版权经验。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乐视网与其他国内视频网站拥有完全不同的“基因”:后者一开始就是YouTube模式的在华模仿者,而乐视网本身则脱胎于中国管制甚厉的电信运营商合作体系。自2008年起(在获得风投之后),乐视开始大量购进电视剧版权,并通过互联网进行点播和渠道分销。但乐视此间的“低调”,与视频行业的众生喧哗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之后,乐视表露出希望在创业板上市的意向,它的广告开始在媒体上出现。

2010年8月,乐视网(300104)正式在创业板上市,发行股票2500万股,发行价29.20元。仅从发行价来看,汇金立方至少赚了四倍以上。

不过,乐视网上市之后,它的盈利状况也饱受业内怀疑。我们可以先看看上市之前乐视的营收情况。

可以看出,乐视上市之前的三年,每年的营收基本上是翻倍的。利润也很让人羡慕。根据招股书介绍,乐视网2007年的净利润为1468.35万元,2008年为3025.47万元,2009年为4447.82万元,基本上每年增加1500万左右。

这些信息,都在乐视网的招股说明书中:

http://pg.jrj.com.cn/acc//CN_DISC/STOCK_NT/2010/07/30/300104_ls_58237859.PDF

乐视的盈利情况相当蹊跷,因为别的视频巨头都在赔钱,而乐视居然能在上市前三年都挣钱。乐视自己的辩解是:乐视网的盈利模式是业务收入来源于运营商的点播以及版权分销收入。但始终不公布细节,无法解释上市前三年的财务数据与经营成本之间的各种自相矛盾。

比如,乐视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最大的是网络高清视频服务。国内高清视频点播(VOD)业务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将视频网站的内容打包到运营商的宽带服务包里,比如ADSL服务包,网站根据用户点播的数量从运营商得到分成;其二是对个人用户的点播进行收费。前者是高清视频点播的主要收入来源,而后者市场还没有真正起来,相比之下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乐视网的高清视频点播收入来源,恰好是行业内几乎忽略不计的针对个人用户的收费。

一个几乎根本没做起来的市场,乐视不仅做起来了,而且有丰厚利润,这怎么不令人奇怪呢?

在招股说明书中,乐视的图倒是花里胡哨,并说“与单一的P2P技术或CDN技术相比,公司的乐视P2P+CDN技术在技术原理上具有”多种“优势和亮点“,但并乐视的解释不能说服业内人士。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乐视网之所以可以打包上市,两个重要原因是:第一,贾跃亭早年在西伯尔运营所积累的运营商资源,成为乐视网发展视频点播付费业务的重要通道。第二,刘弘的广电系背景也为乐视网获得大量优质的版权内容提供了便利。因此,乐视网几乎被外界认为只是一个从事版权贩卖的 “二道贩子”,并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在乐视网“过会”的前一日,易凯资本CEO王冉通过微博表示了他的不安:“据说有家做新媒体的公司马上要创业板‘上会’了。建议发审委的委员们多向行业内真正的专家或相关服务机构咨询一下再做决定。中国的创业板不是没有机会成为中国的纳斯这克,但有更多的机会被玩残。”这已经是相当温和的措辞了。华兴资本CEO包凡更直接地指出:“一个排名17的视频网站,却有业内第一的财务指标,变戏法啊。”另一个反常识的现象是:根据全世界最权威的互联网站点流量统计工具Alexa的数据显示:2010年6月中旬,乐视网在国内网站的流量排名为168位,远远落后于优酷的第10位、土豆的第12位和激动网的第67位。乐视网的“非常IPO”,颠覆了业内人士的认知。一位投资界人士不无嘲讽地表示:“乐视会改变VC(风险投资)评判项目的标准,那就是没有标准。”

不止一位来自优酷、土豆、酷6和激动网等主流视频网站的业内人士对媒体透露:在这个任何动静都能引发对手关注的视频行业,乐视网是完全的“局外人” —— 没人清楚它在做什么,居然大赚特赚!“如果真的有商业模式或者良好的业绩,那么直接给大家释疑就好了。收入怎么来,利润怎么来,让人信服就好了。”但乐视网迄今拒绝对其“健康”的财务报表的生成机制进行说明。相反,在乐视上市前的一段时间,网络上流传甚广的质疑声音和报道,在一夜之间全部消失。

诡异,诡异啊。

当然,乐视网是不认同业内人士的质疑的。在2010年6月23日第六届亚太投资峰会上,乐视网董事刘纲(他的第一身份是投资乐视的深圳创投的京津及华北地区总经理)表示:乐视网模式和定位于目前流量上领先的视频网站不同。他还宣称: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进行了严格的财务审计,经过会计师、律师和保荐人的审核。

那么,乐视网的审计机构和主承销商是谁呢?

审计机构: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一家1993年在北京成立的公司,后来业务遍及全国几十个城市。但是其股东是谁,公司网站(http://www.reanda.com)上没有介绍。网站上的“首席合伙人”致辞还是2013年的,距今已经三年多没有更新了。

主承销商:平安证券。这个如雷贯耳,不需多介绍。

实际上,乐视上市和之后在视频、硬件领域的大幅扩展,和它之前的业务情况是矛盾的:如果乐视真的在网络高清视频业务中大赚特赚,为什么之后不把这一块继续做大做强呢?仅仅靠这一项每年营收增加50%、利润率高达20%多的王牌业务,乐视足以获得高成长。如果乐视专注于网络高清视频的相关软硬件建设,和广大传统电视厂商合作,再和广大手机厂商合作,现在成为利润率20%的视频巨头,没有任何问题。但乐视为什么要向多个领域扩展业务呢?

显然,乐视对别人早已垂涎不宜的20%的净利润,根本不满意。

但我实在搞不明白,净利润20%的业务,已经是99%的人极为羡慕的印钞机业务了,乐视居然不满意,还要闯入别人的利润微薄的地盘瞎折腾,到底是为什么?

难道上市前的利润都是假的?

搞迄今为止,人们仍没有对乐视当年的财务状况和营收的详细情况,进行彻底清算;人没有对乐视为什么能上市,进行彻底曝光。

实际上,乐视上市之后的第一年,也就是2011年,就是亏的!

有人说,乐视上市后不是盈利的吗?它的财报显示2011年的营业收入是5.99亿元人民币,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1亿元人民币,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1.47亿人民币,这不挺健康的吗?

那我们就好好分析一下,先看看版权问题。乐视网的无形资产净值,2011年初为2.14亿,年末为8.86亿人民币,暴增6亿多。怎么增的?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版权成本,也就是开支。我们知道,人们看视频都喜欢看最近刚出的,也就是视频的收视量第一年最高,以后将大幅降低,所以在摊销这部分开支时,第一年也应该摊销最多。比如在美国上市的优酷,版权费摊销第一年是70%,第二年20%,第三年10%。但乐视呢?居然把版权费的摊销期限延长为10年,第一年摊销大约1/10!具体数字是:乐视2011年新购入版权7.66亿元,全年版权摊销仅为0.89亿元,这应该包括了过去的版权摊销数字。

由此,则把实际上的大幅亏损,做成了盈利!

再看固定资产。乐视网2011年初的净值为1.41亿,年末为1.66亿,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服务器类资产。年末服务器类资产原值为2.27亿元,累积折旧0.67亿元,净值为1.60亿元;年初服务器类资产原值为1.68亿元,累积折旧为0.31亿元,净值为1.37亿元;全年新购入服务器类资产0.59亿元,全年服务器类资产折旧为0.36亿元。由于服务器、交换机等资产技术更新快、损耗高,优酷等三家在美国上市的视频网站的服务器类资产,无一例外的都是采用3年的折旧年限,只有乐视一家采用5年的折旧年限。如果也采用3年的折旧年限,乐视的2011年度的折旧费用就会增加0.24亿。

第三,再看看乐视的应收账款。2011年初是0.72亿,坏账准备221万,2011年末应收账款1.83亿,坏账准备612万,没有计提单项坏账准备。应收账款增加了1.11亿,从前五名应收账款清单来看,基本都是版权分销的客户。全年版权分销收入3.56亿,由于版权分销收入的回款速度通常都比较慢,增加1.11亿的应收账款也算不上奇怪。但是,乐视按照账龄情况来提取坏账准备的百分比是:一年以内3%,一至二年10%,二至三年25%,三至五年50%,五年以上100%。这些比例和大部分A股上市公司没多大区别,从逻辑上很难有效的质疑乐视坏账准备提取不足。但是根据在美国上市的优酷等公司的坏账准备,1.83亿的应收账款只提取612万的坏账准备,也未必吃得住。

乐视资产中还有几块比较大的项目:这里就不细说了,毕竟是2011年的年报。最后可以看看它的现金流。年报显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是1.47亿,真是这么回事吗?这里就牵涉到一个现金流的“潜规则”了。一家制造型企业,花5万买一台机器用5年,这5万元是记在投资活动的;但是如果每年花1万租金租来机器(经营性租赁),这1万元是记在经营活动的。本来是一回事情,但是用前一种方法,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就比较后一种方法好看了。乐视在2011年购买固定资产和版权一共花了8.12亿现金,这个才是重点。乐视购买服务器、版权流出8.12亿,对外投资流出0.52亿,银行借款扣除利息支出净流入3.07亿,净现金流出4.10亿。现金从年初的5.43亿降到了年末的1.33亿,2010年才从资本市场圈了6.85亿进来,2011年又从银行新增了3.35亿长短期借款,怎么可能有净现金流?

2012年乐视网又要发行债券

那么,在乐视上市之后迅猛扩张的第一年,他的王牌网络高清视频服务,经营的如何呢?

根据乐视网年报,2011年的网络高清视频服务收入是1.212亿元,仅仅比2010年增长16.39%。怎么上市之后有了雄厚的资金,增长率反而大幅下滑了?而且根据乐视年报,这还是在“开展了多种线上线下的优惠推广活动,以及与各地方运营商联合推出增值服务,用户规模快速扩张”取得的成绩。

上市之前和之后这么多的严重问题,为什么没有人深扒呢?为什么贾会计之后还能频繁地发行债券和再融资?乐视网之前所谓高利润的网络高清视频服务,利润哪儿去了?到底有没有?!

贾跃亭到底是怎么通过增发赚钱的,这是他的核心财技。

2004年乐视成立后,先后成立了一系列公司,其中包括乐视影业、乐视TV(乐视致新,2009年)等等。这些业务,都没有装入乐视网。在乐视上市之前,贾跃亭对资本运作已经相当熟练了,并早有了下一步的计划。他的计划就是:乐视先上市,不断做大吹大,然后再通过巨量增发,把他不断新成立的公司装进来。此时的贾跃亭早已财技纯熟,而且乐视2010年上市时“才”融资7亿元左右,根本满足不了他的胃口。他的步骤是:

1、让乐视网先上市,并通过营业额的高成长(不管利润,只要提供想象的空间就行!),让其市值高成长。

2、市值高成长,就可以提高对尚未上市的乐视影业、乐视TV的估值。

3、把估值大增的这些资产,通过乐视网一次比一次巨量的增发,把它们装入乐视。

4、增发貌似稀释了贾跃亭的股权,但由于装入的公司,贾跃亭居绝对控股地位,所以综合计算,贾会计不仅实现了巨额增发,而且自己在乐视网的股权不会减少很多。

又捞钱,还能保持股权,这财技杠杠的!

作为验证,我们可以看看乐视上市后的两次增发。

第一次增发是2014年5月10日,增发3870万股(又分两笔,增发价分别是29.57元和41.10元),一共募资12.16亿元。这比IPO时募集的7亿元,已经多了不少。

上述购买资产交易为,乐视网以现金和发行股份相结合的方式购买花儿影视100%的股权,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乐视新媒体99.5%的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交易总额为149,850万元,后来又有所提升,乐视自己也出了一部分。

增发之前,查乐视2014年一季报,贾跃亭的持股比例是46.57%,股份数量是371,856,695股,贾跃芳持股比例是4.89%,贾跃民2.50%。增发之后,查乐视2014年半年报,贾跃亭仍然保持44.42%的比例,贾跃民是2.38%,而贾跃芳已经减持1400万股,持股比例减少到4.30%。

这次增发,业内有以下疑问:

1、收购的花儿影视估值过高,总价为9亿元(乐视新媒体的价格是6.98亿元)。截止到2014年6月30日,花儿影视的资产总额为2.23亿元,净资产为1.06亿元,上半年净利润6017万元。也就是说,乐视是以15倍市盈率收购的,这比业界常见的5~10倍市盈率,高出一倍左右。考虑到花儿影视本身有限的市场规模和盈利能力,这一收购被业内喻为“天价”。

当时,花儿影视每投拍一部电视剧都要报批,大牌导演只有郑晓龙一人,所以基本上一年一部电视剧,这和华策影视、长城影视那些一年十几部的电视剧大户,根本不可相提并论。2014年4月,华策影视(300133)的市值大约200亿,长城影视(002071)的市值大约100亿。也就是说,乐视增发收购花儿影视,支付的价格相当于二级市场的价格(华策影视),甚至比二级市场的价格还高得多(长城影视)!

对此,上海一家大型券商研究员曾表示:“老实讲,我也很怀疑视频网站做上游收购到底值不值,单从版权价格的因素来说,9个亿够买好几年的了,看不出有什么划算之处。但是考虑到资本运作的想法在里面,那么可以理解为刺激股价的一个新噱头。”

当时,花儿影视成立以来投拍的7部电视剧中,赚钱最多的就是一部《甄嬛传》,成本约7400万,收入近2.8亿,而导演正是郑晓龙。郑小龙虽然是大牌导演,以前拍过《北京人在纽约》、《渴望》、《编辑部的故事》、《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牛逼的电视剧,但对郑晓龙未来的可能“违约”并没有明确追偿措施。也就是说,郑晓龙可以随时离开公司,之后乐视网也将面临如何留住核心主创人员的大难题。

2、收购的乐视新媒体,也有内幕交易之嫌。根据收购议案,乐视新媒体未来将担负起上市公司精品电视剧版权库的建设及不断扩充的任务。而事实上,这是一家2013年9月12日刚设立的空壳公司:由乐视控股发起设立,注册资本100万元,而乐视控股则是由贾跃亭控制的公司。2013年9月18日,乐视新媒体通过股东大会决议,决定将注册资本自100万元增加至3亿元,其中乐视控股出资1.6亿元,红土创投出资1.38亿元,乐视网出资150万元。

这个注册资本3亿元的公司,半年后就被乐视网收购了。而红土创投,则是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和各个地方政府成立的政府引导基金。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常州地区总经理艾兴曾经豪情满怀地说:“外有黑石,内有红土。红土创投,就是在中国这片充满创业激情的红色热土上的投资;红土创投,就是红色资本、本土投资,发挥资本的先导作用!”

这个“乐视新媒体”,半年之内能做出什么东西呢?显然不可能有什么实料,但不妨碍乐视网以230%的价格收购。一位私募基金负责人愤怒地表示:“这根本就是内幕交易,(2013年)8月停牌,9月才设立一个公司然后注入,直接低价拿股票,除非贾跃亭能证明自己在注册乐视新媒体的时候不知道收购花儿影视的事情,否则就是对投资者的不公平!”

这些质疑和抱怨有用吗?当然没用。2014年4月,定向增发和收购还是完成了。参与定向增发的是而贾跃亭在2010年8月12日乐视网上市后,到了2014年4月,他的持股市值已经超过130亿元,增加了8.6倍左右。

至于红土创投,它投资的1.38亿元,已经换成了乐视网466.6892万股股票。之后,乐视在2014年5月24日有10派0.314745元、2015年5月6日10转12派0.46元、2016年4月26日10派0.31元、2017年4月20日10转10派0.28元,所以这部分股票,在2017年4月21日之后,已经变成了2053.4325万股,并产生了63.691万元(含税)的投资收益,按乐视网2017年4月14日的停牌价30.68元计算,持有市值为6.2999亿元!三年时间,增值了3.56倍!

但是,乐视网在2017年4月14日之后停牌了,而红土创投的这部分股份,将在2017年5月14日解禁!

数据来源:乐视网2014年5月9日公告

令人悲伤(或幸运)的是,乐视2016年下半年以来遇到了大麻烦,所以股票停牌了。红土创投的这部分投资,自然也就无法在二级市场卖给投资者了。我们可以想想:现在的乐视到底值多少钱?红土创投的最终受益是多少?

就算乐视复牌跌价50%,红土创投也能赚1.28倍,也就是从1.38亿元膨胀为3.15亿元。至于贾跃亭家族,早就赚翻了。韭菜们,买啊!

乐视网的第二次增发是2016年7月27日,增发106,642,968股(1.066亿股),增发价45.01元,净募集资金47.164亿元,比上一次又增加了好几倍。而此时,乐视网在2015年的资本大潮中又涨了六倍,后来虽然经历了之后的股灾,但市值损失并不多。增发时的市值,已经高达千亿以上,贾跃亭的账面财富,更是高达几百亿元。

认购者和认购数量如下。

这意味着,这些机构目前(2017年5月悉数套牢),而且他们的股票将在2017年6月27日解禁。

真佩服这些机构和个人,同时更加佩服贾会计的忽悠能力。乐视的市值都上千亿了,利润却没多少,而且都是做出来的,居然还有这么多人飞蛾扑火,不能不令人钦佩。这里面有没有什么猫腻?我们可以继续挖掘这些机构和人的情况,但还是算了。

这次增发又要干什么呢?查乐视公告,根本看不到任何信息,不知道乐视将用这笔钱干什么。好像乐视的意思是:“我缺钱了,想增发,而且增发通过了。”就这么简单。之后在2016年8月5日,乐视发布了《乐视网: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9月8日又发布《乐视网: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修订稿)》,但都没有什么实际内容。之后,就是每隔一段时间的《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以及《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总之,搞得热热闹闹。

对了,乐视网还搞了一次重大的员工增持计划。2015年7月27日,乐视对外披露了《维护公司股价稳定的公告》,承诺公司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多位公司核心人员,计划在自2015年7月28日起至2016年7月28日期间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5亿元人民币。,那么乐视完成了这次增持了吗?

没有。乐视的理由是之后的事情太多,所以“在2015年9月7日公司三位高管增持近1000万元公司股票后,增持计划未能再继续执行。”此事引发轩然大波,因为号称增持5亿,但实际上只增持了1000万,也就2%,这也太忽悠了吧?

没事,这事根本难不倒贾跃亭。2016年9月20日,乐视发布《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增持股票完成的公告》,说已经完成增持了5亿元。此时,已经是增发47.164亿之后的事情了。那么,会不会是乐视股东和高官,拿着这47.164亿中的一部分,完成增发的呢?

这我可我不敢说。但我敢说的是:这个时候,也就是2016年9月份,贾跃亭早就减持百亿了,并且基本上把自己的股票都质押给了机构,获得数百亿元的质押贷款。实际上,增发得到的几十亿,根本不能满足贾会计的胃口,他的增发、质押和各种借贷,累计融资将近750亿元!

数字来源于财新网。财新网统计的是投资,但是的投资基本上来自于融资。因为乐视根本不赚钱,利润都是账面上做出来的,所以它的投资,只能来自于融资。甚至融资额要大于投资额,因为还要弥补实际上的亏损。

750亿,这是何等庞大的数字,乐视还得起吗?

那就得看乐视的营收和利润情况了。

乐视,2016年的营收是219.51亿元,2017年一季报是49.22亿,而去年同期是46.345亿,只微增了6.21%。也就是说,从营收角度来看,乐视的高增长时代,已经过去了。

利润呢?从账面上看,贾会计总是能做出利润的。但是之前我分析过,哪怕2011年的财报,都是靠做账做出的利润,之后的乐视又继续投资了几十个公司,低价甩卖产品,怎么可能有利润呢?

但是高速增长的营收,让乐视的估值上去了。年营收200亿左右的公司,2015年时的市值曾经达到1700多亿元。在2017年4月份乐视停牌前,市值也高达600亿。

这么高的市值,贾家早已开始减持了,这充分反映了贾会计对估值的敏锐感觉。

当然,减持也是艺术的。贾跃亭给了自己的哥哥姐姐相当一部分股份,首先是贾跃芳出马,在2014年第一次增发之后,她立刻大幅减持了1400万股,当年又减持了1200万股。2015年她继续减持,已经不再是十大股东,当然,此时乐视网遭遇了资金压力,贾跃芳拿出了14亿借给了乐视。

贾跃芳减持之后,贾跃亭亲自出马。2015年5月份乐视宣布,贾跃亭将在未来半年减持百亿元。他说到做到,在2015年6月初股灾前夕,也就是乐视网在1700亿元的估值高峰时,减持25亿元。

这手段实在太漂亮了,果然是学会计出身的!

贾会计不仅大规模减持,而且还把他97%的乐视股票抵押给机构,获得数百亿贷款,维持乐视的运营。当然,乐视的钱还是不够,既然他姐姐都能把钱借给乐视,他也毫不例外,声称也把钱借给乐视。不过在2017年4月,就在孙宏斌号称要投资乐视150亿之际,贾会计已经悄然收回了他借给乐视网的20亿资金。

一些热门评论如下:

就算乐视网现在倒闭,就算贾跃亭不再从乐视捞取任何好处,忙了十几年,至少挣回20亿,贾会计,也算赚够了!

而投资者呢?将亏损上千亿!

乐视网收购了易到(一个租车公司)之后,挪用易到13亿元资金。就这还不够!

贾跃亭已经把他的股票质押了97%,就这还不够!

好吧,现在贾跃亭把该卖的股票卖了,该质押的都质押了,也借了好几十亿贷款。他自己和贾氏族也挣了几十亿,但乐视网的经营情况如何呢?

查2017年一季报,乐视网的货币资金是36.576亿,走势如下:

货币资金是公司手里的现金。可能有人说:手里还有30多亿,不错嘛!但是你们看看去年它有多少?高峰时是56.1亿!

手里有那么多钱,是不会不会倒闭呢?嘿嘿,乐视的长期借款,已经从去年一季度的3亿元,暴增至今年一季度的30.13亿!

瞧瞧上面的长期借款的走势,不感到心惊肉跳吗?

乐视还有短期借款20多亿,应付款项48亿,这里就不贴了。最关键的是,乐视的营收靠什么做起来的?

放货!所以有大量的应收款!

2017年一季报,乐视的应收款已经暴增到95.37亿,而去年同期才38.96亿!

体现产品竞争力的预收款项呢?一季报只有2.04亿,而去年同期是3.98亿!

预收款项,往往是厂商向下游经销商预收的钱。经销商凭什么预先给你钱啊?原因只有一个:你的产品有竞争力。所以预收款项越多,说明产品越有竞争力。但是和200亿元的年营收相比,乐视的预收款项不仅少得可怜,而且过去一年还呈下降趋势!

乐视被贾跃亭经营成这个样子,是不是已经快崩溃了?

果不其然,5月18日再次传来重磅消息:继乐视多次裁员之后,又一轮大规模裁员已经开始。此轮裁员涉及乐视网、乐视控股、乐视体育等多个乐视系公司。其中,乐视控股体系中,市场品牌中心从100余人砍至30余人,裁员幅度70%;销售服务体系裁员幅度50%。现有700人的乐视体育仅保留200人,裁员幅度高达70%;乐视网裁员10%。

看看乐视的资产负债表,再看看近期的大规模裁员,各位还不明白乐视大厦将倾吗?

大厦将倾!大厦将倾之前,乐视好像只有手里的80多亿的土地储备及房屋资产增值了。按照当前市价,大约已经值120多亿。也就是挣了40亿。要是贾会计把大几百亿的融资和借款都用来买房地产,估计早发财了,哈哈!可惜啊,房地产这几十亿利润只是账面利润,而且还远远不够弥补投资者(包括二级市场上的股民)、上下游被欠钱的厂商和经销商,高达1000多亿元的亏损!

来自 微信公众号:山野凡俗子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