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为什么能出这么多人才?

    这个问题一直都是热门话题,很显然,这并不是因为黄埔军校在军事教学上有多么出色,因为不管多么出色,总共就七八个月左右的初级军官速成班学习,还要“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就算集中全世界军事教育家,恐怕也不敢打包票说他们能教出多少将军来。
黄埔军校为什么能出这么多人才?
    事实上,黄埔军校学生之所以在日后执中国战场的牛耳,其原因有多方面:
从它自身看:
    第一,黄埔建校的宗旨不一样,这个学校虽说也要培养军事人才,但实际上,孙中山希望的是培养一批革命军人,这个革命军人的定义是,要有信仰、有主义,不能像旧军阀那样为钱打仗。加上国共两党特别是共产党在政治方面的贡献,军校学生在荣誉、责任等方面确实要高出一筹;
    第二,黄埔的生员不错,特别是一到六期,从招考的门槛到严格的考试,中间还有甄别考试(类似期中检测,不合格留级),使得学员学习勤奋,确实能掌握些真东西,当然,东西不可能有太多。
    第三个原因,黄埔学生一开始就搭上了战争的班车,镇压商团叛乱、第一二次东征陈炯明,最后北伐,学员们能够趁热打铁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个比单纯读死书确实要有用得多。
那么从客观上呢,1924年黄埔成立之后,实际上决定了今后中国的政治格局,北伐,然后两党分裂,共产党割据,国民党围剿,其间战争不断,双方都需要大量军事人才。
国民党方面固然有大量保定的留洋的,但对于蒋介石而言,远不如黄埔的用起来放心,于是黄埔系在一次次扩军整编,一次次战斗中高速升官。(笔者认为很多人实际军事能力应该不足,但他们就在那个位置上了,与主题还是符合的)共产党方面,大量从黄埔毕业的学生成了军事骨干,虽说比起欧洲军事强国的军事人才,他们还很有欠缺,但战争是最好的教室,在残酷的反围剿战争中,很多人必须学习战争,否则将被淘汰。也就出现了,很多人年纪轻轻就是师长、军长、军团长之类。
    到了抗战,黄埔当年的政治教育显出了他的威力,特别是国民党方面,抗战中不仅能打,而且坚决,几乎没有见抗日投敌的(据说有一位,是谁记不清了)。相反倒是原来北方那些军阀部队,因为种种原因投敌当汉奸的不少。
    综上所述,黄埔军校学生能够在日后驰骋中国战场,实在是时势造就,而其本身,其实给学生们的并不是多少军事素养的教育,相反大量的政治理念灌输才是根本。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