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爱用盗版?为什么我们从不反对盗版?

  在我们的的观念中,好像对于看盗版的电影,买盗版的书,并不会有不安之感。盗版便宜方便,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今天,为什么网为您深度揭秘,为什么大家都爱用盗版?为什么我们从不反对盗版?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大家都爱用盗版?为什么我们从不反对盗版?

  有形还是无形 这很关键

  下载盗版的理由有很多:正版软件的价格太昂贵了,盗版资源在网上唾手可得,这些电影不知道去哪儿买只能下载盗版了,我身边的人都用盗版,网上的东西可以无限复制,我偷偷下载一下也不会给谁造成损失……那么,如果排除了这些影响,人们就不会下载盗版了吗?

  埃雷斯等人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这些外部原因都加以控制。他们发现,在行为后果、生产成本、易得性和资源的可替代性都相同的前提下,相比偷盗实体的书籍或音像制品,人们仍然更愿意下载盗版。并且一旦进行过盗版行为,今后将更容易再次进行。

  在面对有形或无形的财产时,道德出现双重标准。埃雷斯等人认为,由于无形资产在人类历史中出现的时间非常晚,人类大脑尚不承认无形物与有形物是同等重要的东西。如果要偷是一个物理实体,大脑自动产生负罪感,而如果是无形的,人们很难下意识地认出来这是什么,需要理智地思考之后主动告诉自己这是错误的。这种猜想称为“先天性知觉假说”(Manesh,2006),将前者定义为一种直觉性的不道德行为反应,后者为有意识非道德行为过程。

  通俗点说,我们的大脑天生就不承认摸不到的东西可以和有形的物品一样重要,一把斧子一定属于什么人,但是做斧子的方法属于谁呢?因此,在道德和法律体系中,都对盗窃和侵权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分。后者听起来显然要轻量得多。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埃雷斯等人做了两组实验。

  大脑认识无形的东西更吃力

  “请想象一件文娱产品,” 埃雷斯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这样要求被试者,“可能是实体形式,比如书本、CD或DVD;也可能是非实体形式,比如pdf、mp3或avi。”同时,脑部核磁共振记录下被试者进行想象活动时的脑部状态。结果发现,想象非实体形式的产品更吃力一些,此时,大脑中一个称为“背内侧前额叶”(dmPFC)的区域明显更为活跃。

  背内侧前额叶是自发、自主处理语义信息的区域。背内侧前额叶越活跃,说明理解相应的词语需要动用越多资源,也就说明这项任务越难。当被试者被要求想象一个《傲慢与偏见》的pdf时,大脑需要努力理解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盗取”无形的东西难以产生负罪感

  从书店偷一本书,或从音像店偷一张光碟,大脑会自动产生负罪感。而从网上“偷”一个电影,内心可以毫无波澜。第二组脑部核磁共振实验发现,下载盗版电影这种行为没能像真正的盗窃一样有效激活大脑负责道德谴责的区域。

  他们让被试者想象四种不同的场景,分别是合法或非法获得实体文娱产品(如一本《指环王》的实体书),以及合法或非法获得非实体的文娱产品(如《指环王》的pdf文件),同时感受两种行为带来的负罪感。整个过程同样在脑部核磁共振的监控下进行。

  结果显示,当想象的场景是非法获得无形产品,即下载盗版文件时,大脑负责罪恶感的区域没有被显著激活。这是一处称为“眼眶前额皮层”(OFC)的区域,普遍认为与奖赏和惩罚有关。它的中部负责奖赏;侧面负责惩罚,还与不开心的事情有关,并且对道德比较敏感。当被试者想象自己窃取实体产品时,眼眶前额皮层被强烈激活,而非实体产品的情况下该区域的活跃度明显较弱。

  需要指出的是,实验并没有采用真正让被试者事实真实的场景,但是前人的研究显示,想象和真正实施激发的脑部活跃区域是一致的。当你想象伤害他人,和真正伤害他人,都会在眼眶前额皮层产生罪恶感。而且罪恶感越强,这个区域活跃度越高。

  面对无形的财产,人们不太容易受道德约束。但不管是有形还是无形,都是人们的劳动果实。偷盗实物就很严重,偷盗网上的东西就没问题?如果下载盗版时没有感到特别内疚只是因为大脑对财产的理解还停留在原始阶段,这时是不是不能过于信任自己的道德感了呢?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