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都爱“去远方”

一句“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唤起了多少人的流浪情结,催生出多少“说走就走”的旅程远方究竟魅力何在,让你身未动,心已远。心理学作家毕淑敏的《蓝色天堂》里这样分析了旅行对人们的各种意义,为什么我们都爱“去远方”为什么网为您解答~

为什么我们都爱“去远方”

1远方有故事

旅行不管远近,是需要理由的。旅行最普遍的理由——远方有故事。小时候,都喜欢听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从幼年时代,就对远方充满了期待。如果我们没能满足愿望,总会觉得那原因是自己走的还不够远。就算把整个世界都走了一圈,你还会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宇宙。这可是一个没边没沿的空间,你渺小的生涯,穷尽永世也走不到头……

2为了吃

有不少朋友告诉我,他们之所以热衷于到处走,是为了能吃到不同的食物。特别是各地的特产小吃。一个爱吃的人和一个不爱吃的人,旅行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你不爱吃当地的特色食物,你就起码浪费了50%以上的旅游资源。更有人说,如果你不爱吃当地土产,你看到的风景,就是不真实的。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的理解是,水,首先是喝的水。如果你不能无论走到哪里,都只喝同一个牌子的矿泉水,或者干脆只喝蒸馏水,诚然是干净,没有病菌,但也没有了生机。养一方人的这个”养”字,说的就是那个地方所产的五谷杂粮,包括那里烹饪这些五谷杂粮的方式。

3旅游使人脱离凡俗

有朋友说旅游能使人脱离凡俗,估计要实现这个意图可能是越来越不容易了。世界上没有什么固定的法子,能让一个人脱离凡俗。况且凡俗自有凡俗的魅力。不必把凡俗想的那样不堪,我们本来就是凡俗中人,天天想着与众不同的人,实有自恋之嫌。

4旅游可以让人从原来的窠臼中跳脱而出

表面上看,是很有道理的。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像两支颀长而执拗的臂膀,合围,包裹着我们的生活。它们组成了近似铁环的一个圈子,我们在这个固定的圈子里活动,在固定的时间遇到一些固定的人,这就是我们的窠臼。跳脱窠臼固然没有错,但你跳脱之后干什么呢?是永远地自由,再也不会回到窠臼中去,还是从一个窠臼跳到另外一个窠臼中呢?这个问题,有点像”娜拉出走以后又怎样了呢?”其实世界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窠臼组成的,要想靠着旅游的十日百日突破窠臼,近乎沙上建塔。而且这个塔,这个沙,都不便宜。旅游回来,你怎么打发日子呢?积攒钱,期望着下一个旅行?长久以往,整个生活被旅游所控制,你就成了”旅游瘾”,变成了被旅游绑架的人质。

5为了人在意志空间的行走

有人说,旅游是人在意志空间的行走,通过这样的意志行走,就扩大了自身掌控的范围,最后扩大自己心理的能量。我觉得心理空间和物理空间是有联系的,这就是”行万里路”的出发点,也是”见多识广”的行为基础。但是,简单地划出等式,认为”走得路多,就一定见识多”,未免太机械这就如同吃的盐多就一定经验丰富一样,经不起推敲。

6为了忘掉自己是谁

粗看起来有点莫名其妙。一生当中时刻记着自己是谁,还来不及,还做不到,还经常稀里糊涂的,哪里还需要特意忘掉?如果因为你不喜欢自己,所以要忘掉自己,基本上是痴心妄想。你会永远追随着你,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乐意还是不乐意,它都如吸血蚂蟥一样,死死地叮咬你。不要忘掉自己,要更清楚地明白自己。不喜欢的那一部分,需要改变,而改变的前提,就是–正视。

7为了到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

你为什么那么怕被人认识?为了让自己不用戴面具。你为什么要永远带着面具?在心理学里,面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果只能在陌生的地方摘下面具,你的一生是否总是在桎梏中,不得解放?你是为自己选择了宿命,还是一种迫不得已?你愿意改变吗?你愿意在熟悉的地方也不怕被人认出?你愿意每天都享有放下包袱,面对真我的轻松时刻吗?

你是否有这样一个资源在身边–你在他或她的面前,不必遮掩,不必解释,不必强颜欢笑,不必文过饰非,不必怕被他或她唾弃,你可以袒露心中的幽暗和萎靡。不必担心收获嘲笑和冰冷,不必忧虑被人误解和传谣,你可以像婴孩一样放声啼哭,你可以像濒死的老人一样忏悔和一言不发……如果你有这样的一个小环境,不必到远方去,你也可以神游太空。如果你没有这样的一个小环境,就算你走到海角天涯,你也会在某一个瞬间,跌落回原来的世界。就算在没有一个人认识的地方,你也会挣脱不出旧日的情愫。

8因为,在路上,已经变成一种生活形态

我曾听一个浪迹四方的女生这样讲,心存忧虑。在路上,除了某些特殊的工种,比如摄影师和地质勘探家,还有考古学家盗墓者等等之外,基本上普通人的常态是喜欢”安居乐业”。当然我相信总有一些人的血液里潜藏着不安分的种子,他们更容易放弃安宁的生活而颠沛流离。不过,我总觉得在这种与凡常不同的状态背后,有值得挖掘的前世今生。

9为了改变命运

这种旅行的动机,完全可以理解。如果身边的机会已经消耗殆尽,那么,也许只有到远方去寻找机会。中国有句古话”树挪死,人挪活”,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不过,这和一般人的旅游就没有太大的关系了,属于谋生,或者叫流浪。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归宿吃饱穿暖是最重要的出发点。就算以后发达了,把这一段描绘的十分浪漫,基本上也是属于打肿了脸充胖子的身世美容术,和旅游不搭界。

10死在远方

我不止听一个人这样说过。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个幽默,一笑了之。后来,我在报纸上看到有一位名人说,他希望自己死在途中。朋友们过了很久,才会得知他已经死在了欧洲的某个小镇,或是哪一座山上……我觉得这种想法,有深深的忧郁感和不确定性。抱有这种旅行目的人,完全是病态。且不说这种寻死的旅游,带有凄怆和危险,也是对他人的不负责任。一个人的死亡,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儿。就算你一瞪眼睛死了,身后的事情再也不管不顾了,但别人会为你不停地忙活啊。

无论理由何在,心灵的避风港其实并不在远方,而在当下的生活里。愿旅行是你的调剂,而不是逃避。远方也许就是,即使深陷现实的泥沼,也留存着高远辽阔的心境。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