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指甲油能取代以前的凤仙花?

    根据《采药录》《古今事物考》和《陔余丛考》等文献记载,染指习惯在中国流存久远,战国时已出现,并在唐、宋之际盛行。古代妇女以凤仙花,另称“好女儿花”,作为染指的物料。染指的方法,根据南宋周密《癸辛杂志》记载﹕将凤仙花捣碎,加入少许明矾,再浸透到棉纱上,缠裹在指甲上一晚,如此重复三至四次,指甲则可染至深红色。凤仙花于夏初至秋天连续盛开,为染指的最佳时机。由是,七夕染甲,亦是中国妇女的习俗。
    1920年代,美国蔻丹修指用品公司开拓中国市场,并在各大的报刊刊载广告宣传。早期的“蔻丹”广告内容,强调中国古代妇女对手部修护的重视,从而突出“蔻丹”是结合科学又合乎时代发展的美甲用品。
 
    这时期“蔻丹”在中国的宣传十分“本土化”,以中国古代的美女为其广告女主角,包括庄姜和丽绢。庄姜手部的美态,被《诗经·卫风·硕人》形容为“手如柔荑”,是中国妇女对手部美态的追求标准。丽绢获汉武帝宠爱,她以“汉宫养手秘方”修护双手,“盥手以荳蔻汤,敷以百英粉”。广告跨越时空,指出“蔻丹修指用品,为今世美指奇术,物虽有异,其意实同”。
为什么指甲油能取代以前的凤仙花?
    随着中国社交活动场所开放,妇女在公共空间活动的机会增加。“蔻丹”的广告以新时代的妇女,如女学生、摩登女子等,取代古代的美女。“蔻丹”的广告教导中国妇女,由于男女交际的机会增多,手臂、指甲最引人注意,所以女性更应重视手部的修护。
 
    1838年,硝化纤维(Nitrocellulose)发明,至1916年,首支透明指甲油出现,从此改变全球妇女染指的方法。1920年代末,“蔻丹”开始宣传其指甲油(亦称“美指油”),并由此确立了其在中国染指市场的地位——“染蔻丹”一词在当时有双重的含意,一是使用“蔻丹”品牌的指甲油染指,另一是以指甲油染指的行为。由于指甲油是新产品,所以“蔻丹”初期的一系列指甲油广告,着重教导妇女如何使用其指甲油。如在《良友》刊登的《五分钟内可得美观之指甲》广告,详细介绍其产品“蔻丹除皮油”、“蔻丹洁甲油”、“蔻丹美指油”的使用方法和程序。建议读者应先用“蔻丹除皮油”,去除指甲上的“死皮”;再以“蔻丹洁甲油”,清理爪甲内部;接着可涂上“久着不脱”的“蔻丹美指油”。广告更提醒读者选择适合的指甲油颜色,“俾与上衣之颜色相调和”。
 
    “蔻丹”强调染指是女性化妆的必需程序,是时尚和摩登的象征。“指甲必须闪耀光华。此凡领袖时髦者之所知也”,而“蔻丹美指油”是“全球领袖风尚者所乐用”。“蔻丹”亦强调其指甲油色泽多样化,以搭配不同颜色的衣服。至1939年,“蔻丹美指油”可供选购的指甲油颜色,已达13种,包括﹕天然色、玫瑰色、铁锈色和芝兰色等。广告更详细介绍各种新添颜色的色调,列举可搭配的衣服颜色,以配合出席不同场合的需要。例如“芝兰色蔻丹,确系红芝兰色泽。在蔻丹色调范围内,介于紫云英色及郁金香色之间”,“专供”新酒色和紫色的衣裳。这样打造了“蔻丹”紧贴时尚,为摩登女郎打扮的必需品。而且,广告对指甲油颜色的详细描述,可使读者产生更具体的想象,从而促使她们的购买欲望。
 
    在“蔻丹”大肆作广告宣传同时,各大的报章杂志亦介绍手部护理和美指的方法,从而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美甲气氛。涂指甲在媒体的报道下,成为都市女性化妆打扮的必需一环。如1937年第13期的《特写》刊载了《都市女性出门之前需费时一百分钟的化妆时间》,指出都市女性化妆的程序共17项,其中第15项是“修指甲,染蔻丹”。这是最费时,需花30分钟,但染指是都市妇女化妆必需的步骤。
为什么指甲油能取代以前的凤仙花?
    染指亦是欧美“风尚”。媒体特别强调巴黎是“世界时髦制造所”,所以中国妇女应“以巴黎妇女化妆为依据”,学习她们指甲与衣服相同颜色的打扮风格。其后,随着好莱坞的电影在中国播放,好莱坞女明星的打扮,成为中国摩登女郎的模仿对象和“参考指针”,她们的一举一动为杂志广泛报道。女明星的指甲变化,成为重要的娱乐新闻,如《玲珑》《摄影画报》《好莱坞》和《亚洲影讯》等杂志,报道她们对其指甲的修饰和讲究,突出指甲的颜色如何改善个人的形象。这对中国的读者产生“教育”的作用,使中国妇女注意染指的重要性。
 
    在这种氛围下,指甲油成为摩登女郎,不可缺少的化妆品之一。同时形成了一种全球认同的审美观念,使染指习惯跨越国界和文化。然而,“蔻丹”的价格高昂,所以有“郎丹”等品牌的指甲油推出,其卖点是质量相同,但价钱相宜。并随着国货运动的展开,杂志、报刊不仅鼓吹国人使用国产的指甲油,更刊登自制指甲油的方法,其价钱比市面的指甲油廉价十倍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