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奇主义什么意思 刻奇主义是情感道义上强制裹挟的倾向

说起刻奇主义,大家可能不是太了解,但是我们生活中的刻奇主义实在是太多了,下面,十万个为什么网小编为您搜罗整理,刻奇是什么意思,刻奇主义什么意思,一起来看看吧!

刻奇是什么意思

刻奇主义什么意思 刻奇主义是情感道义上强制裹挟的倾向

中国人接触“刻奇”(译自德文Kitsch)这个词,一般是从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开始。但这个词远非昆德拉首创,上世纪三十年代始,人们就开始谈论它,所指的是它的虚假、廉价意义上的内涵,这也正是Kitsch的原发点。美国文化批评家格林伯格认为“Kitsch是这时代我们生命中所有虚假的缩影”。后来,Kitsch一词的意义在原始内涵基础上得到了延伸。

其实在中文版《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译者将Kitsch的意思译反了,译成了“媚俗”,即讨好别人的意思,但Kitsch更准确的意思是“自媚”,即讨好自己、迎合自己。一般现在学界译为“刻奇”,这个音译中文词的确显得另类,但是总比译反掉好一些。

刻奇主义什么意思

刻奇主义什么意思 刻奇主义是情感道义上强制裹挟的倾向

“刻奇主义”一般具有情感道义上强制裹挟的倾向,比如我们在网上常见的诸如“不转不是中国人”、等帖子的标题,都是“刻奇主义”的表现。

1、自我感动及感伤;

2、难以拒绝的自我感动和感伤;

3、与别人一道分享的自我感动与感伤;

4、因为意识到与别人一道,感伤变得越发加倍;

5、滔滔不绝的汹涌感伤最终上升到了崇高的地步,体验感伤也就是体验崇高;

6、这种崇高是虚假的,附加含义大过实际含义;

7、当赋予感伤崇高的意义之后,容不得别人不被感动与感伤。谁要是不加入这个感伤的洪流,就是居心叵测。

8、这是最主要的,刻奇是一种自我愚弄。

冰桶挑战中的刻奇主义

刻奇主义什么意思 刻奇主义是情感道义上强制裹挟的倾向

单从宣传角度来看,冰桶挑战活动确实达到了目的,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病症,唤起世人的同情心。从这点上说,该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营销。而且有别于传统的公益项目,“冰桶挑战”借助于社交网络和短视频的快速传播能力,给公益植入了互联网基因,使得未来其他公益活动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但另一方面,尽管活动参与者的初心或许不错,不过指名道姓击鼓传花式的传播方式,虽说造成了很大影响,实际上却是一场“刻奇主义”的胜利。

完成挑战的人等于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企图用相同的道德判断要求或者绑架其他人。要么自个儿往头上浇一桶冰水,要么就被迫捐款。虽然参与活动的代价不算大,但被点到的人碍于面子或舆论压力往往只能就范。这实际上是另一种“逼捐”的行为。问题是,任何公益和慈善均发自自愿,不管参与与否,其实还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看着别人的评价和脸色行事。

我们也可以把“刻奇”理解为“虚假的崇高”、“灵魂的虚肿症”。“刻奇主义”一般具有情感道义上强制裹挟的倾向,比如我们在网上常见的诸如“不转不是中国人”、等帖子的标题,都是“刻奇主义”的表现。

“刻奇(Kitsch)”一词因昆德拉的作品而广为人知,“冰桶挑战”因众多名人的参与而成燎原大势,在这种热浪中,我们也要预防"刻奇症”发作时的典型症状:当某事被赋予崇高的意义之后,容不得别人不感动。谁不加入这个感动的洪流,谁就是居心叵测或不可理喻。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