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的另一面是怎样的?他真的那么不堪吗?

    大家对明太祖朱元璋的认识一般都只是脾气暴躁,忌讳众多,还喜欢杀人,不过,当上一个皇帝并坐稳皇位没有能力也是不可能的,明太祖朱元璋的另一面是怎样的?下面为什么网为您介绍朱元璋的另一面。
明太祖朱元璋的另一面是怎样的?他真的那么不堪吗?
脱鞋很要命
    明太祖朱元璋最疼爱的儿子,便是太子朱标。但爷俩也曾发生冲突。胡蓝大案爆发后,朱标为涉案的恩师宋濂求情。火头上的朱元璋脱口大骂:等你当了皇帝再赦免他吧。没想到朱太子脾气更倔,竟二话不说跳下了宫中的太液池。
    这下可把朱元璋吓坏了,吃了一肚子水的朱标被捞上来后,朱元璋不吃不喝,焦急守在儿子身边。直到朱标活过来才安心,事后所有下水救太子的人,朱元璋全部记下名字,脱了鞋子下水的一律杀头,没脱鞋子下水的则官升三级。朱元璋的理由是:太子都危在旦夕了,你们难道还脱了鞋子再跳水吗?

当官要挨揍
    在朱元璋时代当官,最容易碰上的倒霉事,便是挨揍,俗称“杖责”。杖责的量刑,通常是六十大板,官员遭到杖责的刑罚,一般有几种普遍原因:贪腐,渎职,惹怒朱元璋等等,却也有些另类的原因,比如朱元璋规定,官员如果在家里吃饭的时候,请妓女来唱歌,就要被杖责,如果地方上发现有无人赡养的老人,那么地方官就也将被处以“杖责六十”的刑罚。
    此外有些原因也比较“倒霉”,比如朱元璋的户部尚书茹太素,因为写的奏折太唠叨,五千多字了还没切入正题,也被朱元璋拉出去大棒暴打一通。但朱元璋对这事更委屈,第二天朱元璋再见茹太素,当场叹息说:你以为做个皇帝容易啊,每天这么多事,你五百字能说清楚的事情,非要说一万多字,我哪受得了啊。
 
公务员薪水低不低
    明朝另一个出名的事,就是朱元璋定的官员俸禄过低。照着晚明顾炎武的叹息讲:明朝官员待遇之差,可以说自古未见。可对这事,朱元璋本人却理直气壮,还在《醒贪简要录》里给官员算账:一品官员年薪,是87石米,折合成人民币,大约32万。
    照明朝的生产水平,这些钱需要五十七个农民,用十七头公牛,耕种八百七十三亩土地,勤扒苦做一年才能挣出来。照朱元璋的算法,他开给官员的工资,简直就是天价年薪。以他在《皇明典故纪闻》里的话说:当官的拿了这么多钱,如果还去祸害老百姓,那根本就不是人了。

群众反贪出冤案
    朱元璋反腐败的一个大杀器,就是发动群众:农民如果怀疑所在地的官员贪污腐败,就可以将官员绑了,敲锣打鼓送到京城治罪,只要农民头上顶着一本他亲自编写的《大诰》,沿途官员不但不能阻拦,还要提供方便。
    第一个敢这么做的人,是江苏常熟县农民陈寿六,洪武十八年(1384年),陈寿六因受地方官吏顾英欺压,愤然与亲友一起将顾英捆绑,头顶《大诰》送到南京来治罪,得知消息的朱元璋非常高兴,不但亲切接见了陈寿六,而且还赏赐了他二十绽银钞(相当于人民币一万两千块钱),并免除他们全家三年赋税。陈寿六的事迹,更被明朝的“宣传部门”大张旗鼓,通报全国表彰。
    但有时候也反出冤案来,《大诰续编》里记录,安吉县有个金姓农民,拖欠了两年地租,东家地主去讨要,金农民居然手拿大诰,把地主绑到南京城,送朱元璋治罪,不明真相的沿途官员们,居然也敲锣打鼓,拿着反腐败的阵仗礼送他进京,可怜的地主,差点就冤死在反贪运动里。

突击考察干部
    朱元璋在位时特别讨厌的一个官员,便是监察御史韩宜可。此人经常直言进谏,不但不畏权贵,甚至还常端朱元璋的面子,被朱元璋几次治的死去活来依然本性不改。但他却有一个品质得到朱元璋的敬重——清廉。
    有一次朱元璋突然杀到韩宜可家,想看看韩宜可过的什么日子,结果他看到韩宜可全家破衣烂衫,家徒四壁,朱元璋还不相信,开玩笑说:“你小子不会是知道我来,把家里的钱都藏起来了吧。”韩宜可二话不说,大大方方的打开家里的钱箱,只见里面空空如也,外带补充一句:我从来没钱,也就没钱可攒。

明朝有多富
    牵挂老百姓吃饭问题的朱元璋,终其整个在位时期,都格外重视农业,除了众所周知的清丈土地,轻徭薄赋等政策外,还出台了明朝版的“宏观调控”。
    从明朝建国后的第四个月,即洪武元年(1368年)四月初一开始,全国的自耕农,凡种植桑,麻,木棉三种经济作物的,国家免三年赋税。不种桑与麻两种经济作物的,却要被处以罚款。
    这项命令推行二十五年后,即公元1393年,中国棉花总产量11803000余斤,粮食总储量71800000石,《明史》称这一时期“宇内富庶,赋入盈羡,府县仓储甚丰,至红腐不可食”。至于老百姓的生活?当时的民谣是这样说的:有民歌就可佐证:山市晴,山鸟鸣,商旅行,农夫耕,老瓦盆中洌酒盈,呼嚣隳突不闻声。

最挂念老百姓
    朱元璋另一个史不绝书的善举,就是他的“晚年忧民益切”,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至他去世时的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朝曾多次打开官仓,赈济贫民,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四月,朱元璋更通告天下,规定从此后,凡有水旱灾害,地方官员可以不经请示,先行打开官仓赈济百姓。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八月起,明朝更开始通过派遣教官,建立学堂等方式,在西南少数民族土司地区推广文教。即使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朱元璋依然在遗诏中叮嘱:自己去世后,丧礼不要用金银器皿,全国的臣民,在哀悼满三天后,就要脱下孝服,不要因为国丧,影响老百姓家的正常生活。“忧民”之心,直到生命终止。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