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油滴盏?

    油滴盏盛烧于风靡点茶与斗茶的宋代,明代以后无论建窑还是北方各窑均不再烧造,油滴、兔毫以及吉州窑的玳瑁斑为同一黑瓷体系,由于配方和烧造火候不同,使釉中化学元素变化产生差别,人们掌握了导致这种变化的技巧,使其产生的不同纹理成为一种装饰。
 
    油滴釉的着色剂主要是铁的氧化物,其中三氧化二铁的总含量为5.34%,二氧化硅与三氧化二铁比值比其他黑釉瓷高,因此烧制过程中当温度达到1200℃时氧化铁发生分解,生成气泡,致使气泡周围氧化铁的含量比其他部位高。随着温度不断地提高,气泡不断地产生、不停地聚集,而且越来越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泡爆裂,富含铁质的溶体升至釉面于原气泡处密集,随后釉冷却收缩变平,釉面形成饱和状态,并以赤铁矿和磁铁矿的形式分析出晶体,这些晶体就是我们见到的金属光泽的油滴状圆点。
 
什么是油滴盏?
    油滴的形成与烧制火候和釉层薄厚相关。火候过急,氧化还原气氛控制不当,油滴形成效果不理想或不成为油滴。如果釉层过薄,烧制过程中釉聚集少或达不到聚集,也形成不了油滴,或油滴过小。油滴盏口沿处,由于釉层稀薄一般形不成油滴,就是这个道理。
 
    我国南方北方均生产油滴盏,从目前考古资料检测结果分析,福建建窑烧制油滴盏使用龙窑,主要以还原焰烧制,油滴呈蓝银灰色;北方油滴盏用馒头窑烧制,主要采用氧化气氛,故油滴呈棕红色。各窑的产品都亚于建盏。油滴盏在宋元时期与兔毫盏、玳瑁碗等黑釉瓷器一并被输往国外,现在日本、朝鲜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都珍藏有考古发掘品和传世品。油滴盏倍受酷嗜茶道的日本人青睐,被称为“油滴天目”。当代学者还对其釉斑做过科学的检测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制出了接近油滴釉的配方,生产出了新的油滴盏。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