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退避三舍的典故出处

中国成语多不胜数,成语背后的典故更值得一读,退避三舍这个词大家一定听过,但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呢?今天就为大家科普退避三舍主人公是谁。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

退避三舍这个典故的主人公便是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退避三舍的典故出处

晋文公,名叫姬重(chóng)耳,姬姓乃是周朝国姓,看过封神榜的都知道姬发吧,晋国就是周天子嫡系分封的国家。晋文公属于大器晚成的范例,一生文治武功,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少年时后妈骊姬为了扶立自己的儿子为晋国国君,一直加害重耳和其他兄弟,直到大哥太子申生被害死后,重耳不得不流亡各,经历狄、卫、齐、曹、宋、郑、楚、秦八国。流亡19年后,直到秦穆公把女儿嫁给他,派兵护送重耳回国即位,重耳才正式成为晋文公,这里也诞生了一个成语——“秦晋之好”!

在位不过九年,在赵衰(赵国先祖)、魏武子(魏国先祖)、狐偃、贾佗、先轸、介之推等人的辅佐下,却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开创了晋国长达一百余年的中原霸权,即便到后来三家分晋,赵、魏、韩也都足以位列战国七雄之一,这都晋文公重耳分不开。

退避三舍的词义和出处

春秋时期,以“舍”为距离计算单位,一舍等于三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

退避三舍现在通常比喻主动退让和回避,不与人相争主动让步,避免冲突。注意!是主动退让,不要用错了!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退避三舍的典故出处

出处是《左传·僖公》与《史记·晋世家》。

典 故:及楚,楚子享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退避三舍的典故出处

译 文: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

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重耳,并问道:“如果公子返回晋国,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男女仆人、宝玉丝绸,您都有了;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贵国的特产。那些流散到晋国的,都是您剩下的。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楚成王说:“尽管如此,总得拿什么来报答我吧?”重耳回答说:“如果托您的福, 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如果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我就只好左手拿着马鞭和弓梢,右边挂着箭袋和弓套奉陪您较量一番。”楚国大夫子玉请求成王杀掉公子重耳。

楚成王说:“晋公子志向远大而 生活俭朴,言辞文雅而合乎礼仪。他的随从态度恭敬而待人宽厚,忠诚而尽力。现在晋惠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的人都憎恨他。我听说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迟的,恐怕要靠晋公子来振兴吧?上天要让他兴盛,谁又能废除他呢?违背天意,必定会遭大祸。”于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秦国。

退避三舍的情节

春秋首位霸主齐桓公去世后,中原群龙无首,楚国乘势崛起。而晋文公刚即位,这正是他实现野心的绝好时机,于是先翦除楚国的羽翼,击败曹国、卫国,迫使两国与楚国断交。晋文公继而联合秦国,攻打亲楚的郑国,阻止日后楚国的北进。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退避三舍的典故出处

楚国地处南边,一直被中原视为未开化的蛮族,中原势必会推选一位领袖对抗楚国,因为秦国地处西陲,实力落后,这个领袖只能是晋文公。中原只有晋国能执群雄牛耳,晋文公一语成谶,终于到了不得不晋楚刀兵相见的时刻!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退避三舍的典故出处

前633年(周襄王二十年),楚军包围宋国都城商丘,晋文公率兵救宋,为报答楚国在他流亡国外时楚国的款待,下令军队退避三舍(九十里),实现他的诺言。楚军将领成子玉误以为晋国怯战,轻敌冒进,在卫国的城濮中了晋军埋伏,楚军大败,史称“城濮之战”。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退避三舍的典故出处

此战之后,晋文公汇集天下诸侯,践土为盟,一举成为春秋霸主。

从退避三舍分析晋文公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退避三舍的典故出处

退避三舍看起来像是履行诺言,实际上是军事上的引兵之计,一举两得,不得不说晋文公真是厉害!

从当初说下退避三舍那番话可以看出,晋文公眼光相当长远,早已预见晋楚争霸,终有一天要在战场上相见。

楚王当初或许言外之意是要晋国土地,而晋文公没有许下一草一木的回报,而是许诺战场之上退避三舍,即是一种机智反击,也侧面说明了晋文公是一个非常注重利益的人!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