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书价不如画价?画比书贵在哪里?

  在艺术家的眼里艺术是无价的,特别是在书法家和画家的眼里,一位好的画家在画画界都会得到很高的推崇,但是即使是这样他们的艺术作品还是不如一个三流画家的作品。为什么书价不如画价?画比书贵在哪里?为什么网为您解答~

为什么书价不如画价?画比书贵在哪里?

  如今,无论是在画廊还是在拍卖场,书价都不如画价,不要说在两位艺术水准、知名度、学术地位大体相当的书、画(中国画)家间,其书家的书价要远远低于画家的画价,甚至一位一流书法家的书作价,竟然还赶不上一些二三流画家的画价。已故书法家林散之,其为公认的现当代最大的书法家了,其书法作品的价格,一般性的作品大体上也就在每平尺三万到五万间,较好的作品在每平尺五到十万间;而这个价格,也就是当今一些在世的二三流画家的画价。至于一般书法家的作品价格,更是与画家的画价不可同日而语。这是为什么?难道书法创作的难度和艺术含金量天生低于画吗?

  当然不是!

  书法的学习和创作的难度一点儿也不比画画低:两个都没有书画基础的人退休后去老年大学学书画,学画者一两年下来,甚至三五个月下来,往往就能画个牡丹、月季,或梅、兰、竹、菊之类了,其大作一般就会有人讨去装裱上墙挂挂了;而学书者一两年下来能把字写端正就不错了,大作一般是很少会有人会讨去装裱挂上墙的。当然,这样的例子也并不能完全说明书法学习和创作的难度就一定比画大,但是至少可以说明不比画低,硬说哪个容易哪个难,是并不好说的,因为其原本并没有多少可比性。所以说书价与画价的高低,并是因为书与画哪个难哪个容易。

  其实在古代,书法的价格一般情况下并不比画价低,很多时候甚至还远远高于画;且书法及其书法家的艺术地位与社会地位,在许多人的眼中都要高过画家的,所以晚清书画家溥心畲才对人说:“与其称我为画家,不如称我为书法家……”那么今天的情况为什么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了呢?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是由市场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买卖双方的供需关系决定的;当然,有时也与该商品生产时间的多少、生产难度的高低、质量的好坏等相关,但这些并不起直接的决定性作用。书画作品一旦进入市场,就成为了商品,其价格的高低自然也如此决定。

  当今书价就是不如画价高,其原因主要还是在市场的供需关系上。

  先看供方。毋庸讳言,当今“书法家”真是太多了,至少是比“画家”多多了!中国书协会员数量以万计,而中国美协会员数量还只是以千计;其次,众所周知,书协之外还有大量的“书法家”——各级领导,各界名人,各类明星,只要他敢于拿起毛笔,似乎就可成“书法家”,且他们不用加入书协,而写出的大作常常堂而皇之地以“书法”面貌出现在拍卖场,价格总能拍得很高。而这些领导、名人、明星们一般说来是懒得当“画家”的——那毕竟要把人画得像个人、鬼画得像个鬼,终究没有写字当“书法家”方便。这样一来,如此多的“书法家”和“书法”,自然使书法的供量远远大于画的供量,书价不如画价也便自然而然——物以稀为贵嘛!

  再看需方。由于今天居室的改变和家装风格的西式化,画在装饰和美化居室方面应该说比书法更合式,这就决定了市场上画的需求量客观上要大过书法;再则需方在主观判断与选择上似乎也更愿意将目光更多的投向画——今天谁都会写字了,最多有人对自己的字自信一些,有人对自己的字自卑一些;自信者常持固有逻辑是,书法不就是写字嘛,就算我写得比你差一点儿,不就是“差一点儿”而已吗?倒是画画我真是一点儿也不会,而人对自己不会、不懂、不知的东西心生敬意是一种自然而然,所以在他们看来画比书法更“难”,更“费时”,自然更“值钱”;而对自己的字自卑者,又因其自卑而持另一逻辑——这书法太神秘,我看不出名堂,万一买一张差的挂在家,还被人笑话,我还是买画更“保险”一点儿吧!这画至少画了什么,画得像不像,顺眼不顺眼,还是能看出的;退一万步,它花花绿绿的,总比那白纸黑字强。或许有人会说,这些人都是书画的外行,内行可不是这样看的。是的!但是别忘了,这个世界上外行永远比内行多,决定市场供需关系的永远是大多数的外行。

  另外,改革开放后参与中国书画市场的老外也越来越多,而书法在老外眼中自然比画更难引起他们兴趣,出价自然也比画低。

  为什么一流书法卖不出三流画价?一句话:是书法界人士的“自贱”、各级领导和各类名人、明星的“破坏”、购需者的“聪明”和老外的“掺和”合力造成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