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美比赛为什么要穿泳装?

  一直以来,泳装在大大增加选美比赛可观性的同时,也伴随着极大的争议,女权主义者和一些对女性身体暴露持保守观念的国家都十分抵制。今天,小编就来说说,泳装为了是怎么跟选美沾上边,然后又喧宾夺主,直到在非议中被知名选美大赛废止的?那么选美比赛为什么要穿泳装?为什么网为您解答~
选美比赛为什么要穿泳装?
泳衣伤风败俗会被抓
  先来说说泳衣这玩意儿。确切从什么时候人们开始穿专门的衣物游泳不得而知。但在文学作品中,直到1670年代才出现了女士们在洗浴的时候穿衣的场景,这种衣服被称为“洗浴礼袍”,这便是现代泳装的原型了。
  按照当时的作家对它的描述,这种衣服的造型是这样的:材料是黄色的帆布、袖子巨大,穿上去完全看不出身形,大概长这样:
  然后,女式泳衣开始向着一条奇怪的路线发展——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厚。1771年出版的作品中对泳衣的描述已经变成了这样:“女士们穿夹克和棕色亚麻衣裳,以及薄薄的帽子,拿着手帕擦着脸上的汗水”。
  到了18世纪,泳衣普遍是长袍状的,湿的时候不会变成透视装,缝边的时候加了重物,这样即使在水中,泳衣也不会漂起来,但是穿这种泳衣显然增加了淹死的风险。幸好,在下一个世纪,泳衣的革命性变化出现了,终于有了两件套的设计。不过可能让人遗憾的是,当时的两件套上衣从肩膀长至膝盖,紧身裤长至脚踝。
  跟你有一样的疑惑,还是遮干净了,有什么必要分成两件嘛!可见当时,保守和礼仪比服装的功能更重要。保守的风气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出现过一些极端案例。1907年来自澳大利亚的运动员安妮特?凯勒曼在波士顿被抓了,原因是她在海滩上穿了一件泳衣,美国政府很生气,认为她干了有伤风化的事情,露出了手臂、腿和脖子的线条。
  有趣的是,这位美女后来投身演艺界,参演了几部电影,在她的影响下,后来连体泳衣反而成为了时尚icon.
  不久泳衣就迎来了大变革,越来越适应人的身体形态,这也使得女式泳装开始展现女性的身体线条。暴露程度也随之增加,从胳膊开始暴露,然后波及到小腿再到大腿中间,领口周围也从脖子消退到胸部,更多新面料的开发让泳衣的穿着变得舒适实用。
选美比赛为什么要穿泳装?
  1946年法国人放了大招,在连身泳衣风靡的时代发明了比基尼,当时二战刚刚结束,人们也希望能看到一些新的风貌,此刻比基尼的出现就像一颗爆炸的原子弹一样冲击着认知。而“比基尼”的名称正好来源于进行核弹实验的马绍尔群岛共和国的“比基尼岛”,承载了发明者对它的厚望。这位叫路易斯?李尔德的法国人邀请一位应召女郎在公共泳池展现了他的作品。
  起初比基尼的出现颠覆了外国人的三观,地中海沿岸国家视其为瘟疫,意大利明确规定不让穿,西班牙海岸专门派了警卫队驱逐穿比基尼泳装的人,势头比现在各地政府认定打车软件非法凶猛多了。不过这些奇奇怪怪的规定怎么能抵挡得住姑娘们爱美的心呢,很快,比基尼就取代连身衣成为了海滩标配之一。
  泳装成了选美界的香饽饽
  和现在的许多新鲜事物一样,现代选美比赛发迹于美国。那是1854年,这个比赛在当时被认为太伤风败俗了,以至于比赛都没有进行一场现场的走秀评比,只是让选手提交了一些相片而已。
  从那以后,有说法认为1880年代在特拉华州的里霍博斯海滩举行了第一次泳装比赛,不过这个比赛是某个夏季节日活动的一部分,用来赚钞票的。
  1921年,第一届“美国小姐”选美大赛在新泽西州的大西洋城。来自华盛顿特区的16岁女孩玛格丽特摘得桂冠,奖杯是金属铸造的美人鱼。当时的选美大赛中,美貌的价值依然服务于商业价值,“美国小姐”选美大赛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大西洋城的旅游业收入。据《纽约时报》报道,“选美大赛上有1000名泳装女孩,15万观众目睹了大西洋城的秋季选美,来自100多个城市的嘉宾参加了闭幕式。”
  至此以后,泳装比赛成为选美大赛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即便都后来一些选美比赛里加入了才艺、谈吐等考评环节,也不能动摇泳装环节在选美比赛中的地位。
  1935年德克萨斯选美比赛有着严格的规定,选手们要穿着泳装钻过一组按照“标准美女身材”制作的镂空木板,只有曲线完全吻合,才能晋级。
  不是所有人都十分认同泳装在选美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其中就有选美小姐自己。1951年当选“美国小姐”的伊蓝德?福克斯在10多年后曾向《华盛顿邮报》倾吐当选冠军后的不易,她曾提到,在当选之后她拒绝签署一项合同,这个合同出于商业目的,让冠军们必须以某些特定的形象示人。而福克斯还告诉卡塔琳娜泳装公司她绝不会在公共场合穿泳衣,除非她要游泳。泳装公司对此嗤之以鼻,与“美国小姐”选美大赛解约,转而赞助环球小姐。
中国第一场有泳装的选美比赛
  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不久,带有泳装环节的选美比赛来到中国,梅兰芳应任颁奖嘉宾,举办人是当时上海滩的青帮老大杜月笙。而这场针对良家妇女的选美的目的是为了筹集赈灾钱款。
  1946年夏秋之交,苏北地区久旱不雨,加上蝗虫肆虐,田禾近乎绝收。由于旱灾,使天花、疟疾、霍乱等瘟疫性疾病流行,但该地区却普遍缺医少药,导致数十万灾民流离失所,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鉴于灾情的严重性,上海难民救济协会为筹措救济款,决定举办“上海小姐”选举,所得收入全部用来救济灾民。当时的杜月笙已从重庆回到了上海,担任苏北赈灾委员会的执行主席。
  这场“上海小姐”选美比赛虽然宣传做得非常到位,但因为以前的选美比赛“选花魁”、“出花榜”都是妓女参加的多,参加选美给人的感觉是名声不太好,报名的人寥寥无几。
  越剧名伶袁雪芬对当时的《申报》坦言:“赈灾义演本人全力支持,甘愿为此善举放弃门票收入,但是参加‘选美’易遭人非议,实在难以参与。”
  1925年的美国长岛选美大赛中,选手们沿着游泳池排开,挨个走到类似跳台的地方,接受三围测量。
  在这之间,上海民立女中有一个叫高清漪的女生率先报了名。深谙大众传媒之道的杜月笙立刻抓住此事造势,为高清漪塑造纯洁贤淑的形象。这次选美也跟以往那些选美不一样,不仅选形体,也选品德。这个宣传说到了上海学生妹的心坎里,一时间,报名人数突破3000人。而之前那些因为“人言可畏”的压力而退赛的影星名流又重新参赛。
  这场选美比赛加入了泳装表演环节,这让当时的上海人感到有点难以接受,因此,舆论也是贬多于褒。
  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这个问题同样存在。当时社会上一些西方事物开始萌芽,其中就包括选美,而选美多以模特大赛之名举行。1988年举行的“美在花城——广州地区首届广告新星模特大奖赛”就是早期的选美大赛之一。复赛时,选手穿泳装比试的环节将赛事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半决赛举行的前四天,大赛组委会第一次正式收到了来自上级部门的通知,令其停止比赛。经过反复磋商,大赛虽然没有夭折,但却被禁止报道。
抵制泳装的声音越发占上风
  不止在中国,全世界对于泳装比赛的争议都是一样的。批评的声音认为,这种形式让女性更加觉得自己的首要价值是外表,这会给女性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让她们迫使自己严格遵守传统的审美标准,花过多的精力和钱财在修饰外表上,甚至鼓励女性不恰当地节食,即便伤害自己也在所不惜。
  就说1951年的那个后来被称作“世界小姐”的“假日比基尼大赛”,当穿着比基尼的吉吉?哈克珊赢得该届比赛冠军时,遭到了教皇的批评,而一些有宗教传统的国家也威胁主办方撤回代表。1952年,比基尼在比赛中遭到禁止,晚礼服取而代之。即便到后来比基尼火遍全球最终又回到“世界小姐”的赛场,哈克珊仍旧是唯一一位穿着比基尼接受头冠的世界小姐。
  七八十年代,“世界小姐”被女权抗议者所纠缠,停办了一段时间。1996年比赛在印度的班加罗尔举办,数十个印度组织对这场赛事进行抵制。他们认为大赛让女性穿比基尼是丢她们的脸。抗议活动非常激烈,主办方最终不得不转移会场。
  2001年,“世界小姐”决定不让泳装环节大张旗鼓地在聚光灯下进行,而是在一小撮人面前进行相对私密的评比。
  2013年,世界小姐大赛在穆斯林人口占比最多的印度尼西亚举行。该国的穆斯林团体对比赛意见很大,认为它就是找借口让女性露出本来应该被遮住的身体部位。大赛举办方后来宣布,比基尼泳装会被连体泳衣、甚至巴厘岛当地的一种传统沙滩服装——莎笼代替。
  美国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同时也是“环球小姐”背后的老板,在得知了竞争对手“世界小姐”的做法后,表示很高兴。在他看来,“世界小姐”取消了比基尼环节,这意味着它对于自家“环球小姐”的竞争力小了些,言下之意,“环球小姐”对泳装环节是很支持的,现阶段不会抛弃的样子。
  不过,选美界还是有很多同仁对自己的内涵更自信。有着50年历史的“英国小姐”选美大赛2010年宣布,在以后的比赛中将不再设立泳装展示环节,取而代之的是运动、睿智而关爱慈善事业的比赛项目。而早在2007年,第13届“俄罗斯选美”比赛就取消了泳装表演。
  想看泳装走秀,以后可能真的是越来越不容易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