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奶牛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风险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代谢产物。当饲料水分过高或储藏不当时,往往容易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而产生此类毒素。通常奶牛摄入含黄曲霉毒素B1的饲料后,一部分黄曲霉毒素B1蓄积于动物的可食部位,如肝、肾、血液、肌肉中,另一部分则经过体内代谢转化为黄曲霉毒素M1而存在于奶牛分泌的牛奶和产生的尿液中,转化率高达3.45%~11.39%。因此,努力降低奶牛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风险,对于控制奶牛疾病、保证牛奶质量安全至关重要。

  具体措施如下:1.选择饲料时,应注意饲料产地。尽量不去已被黄曲霉污染的种植地区采购。由于南方地区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饲料在收获时不易控制水分,因此应检验合格后再使用。2.加强检验,制订严格的检验流程。玉米、棉粕、棉籽等大宗饲料采购前进行送样检验,库存超过30天的饲料每15天进行检验1次;国家饲料卫生标准要求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不能超过30微克/公斤,但是实际配方中使用的饲料黄曲霉素检验值不应超过10微克/公斤。3.控制饲料原料水分含量不能超标。饲料中黄曲霉生长繁殖的条件主要是适宜的温度和水分,尤其水分最为重要。因此,最可行的预防措施是控制饲料中水分含量。一般要求饲料原料的水分含量不能超过:玉米14%、小麦麸13%、大豆饼(粕)13%、菜籽饼(粕)12%、棉籽饼(粕)12%、花生饼(粕)12%。4.改善饲料贮存条件。仓库漏雨、地面潮湿、不通风等因素都会造成饲料发热发霉,导致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升高,因此,保持干燥通风的贮存条件是预防黄曲霉毒素产生的重要措施。5.加快饲料原料周转。在不影响持续生产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原料的贮存期,加快周转,秋冬季节不超过45天,春夏季节不超过30天。这不仅能给牧场节省大量的流动资金,而且还可以避免因长期贮存而造成黄曲霉毒素含量升高。同时,要定期盘点饲料,认真核查库存,对品质异常的饲料要及时处理,谨防霉变饲料进入奶牛日粮。6.注重全株青贮玉米品质。全株青贮玉米中玉米籽实较多,在加工过程中,要尽量缩短每个青贮窖的加工时间,封窖时要压密实。青贮取料时,要注意取料切口,保证切口整齐,减少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尽量防止二次发酵或发霉,导致黄曲霉毒素含量升高。编辑:李敏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