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栽培中的轮作与耕作技术

  一、轮作 谷子不宜重茬。“重茬谷,坐着哭”,“倒茬如上粪”,生动地说明连作的缺点和轮作的重要意义。实行合理的轮作,可以合理利用土壤肥力,减少病、虫、杂草为害,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和劳动生产率。还可消除土壤有害物质,改变农田生态条件等。谷子对前茬的反应较敏感,好的前茬会有良好的增产效果。对前茬的土壤要求是:松紧度适宜,通气性好;排水方便;杂草少,肥力充足。豆茬最好,马铃薯次之,再其次是玉米茬和高粱茬。农谚说:“豆茬谷,享大福”。马铃薯、玉米是谷子较好的前茬。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土壤耕层比较疏松,养分、水分较充足,杂草少,不易荒地。而高粱、荞麦等茬口较差,要获得较高产量,必须施更多的肥料和采用良好的栽培技术。

  二、土壤耕作1、秋冬深耕“秋耕深一寸,顶上一车粪”,“秋天谷田划破皮,赛过春天犁出泥”,生动地说明秋深耕的作用。秋冬深耕改变了土壤物理性状,增强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活跃了土壤微生物,促进有效养分的释放,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杂草;病虫为害,从而促进整个生长发育,有显著增产作用.秋冬深耕,结合秋施肥效果更好。秋冬深耕要尽早进行,使土壤有充分的时间风化、热化,接纳雨雪,积蓄水分。农谚“八月(阴历)深耕一碗油,九月深耕半碗油,十月深耕白打牛”,说明秋冬深耕越早越好。据各地试验,秋冬深耕一般以25~30cm为宜。深耕一般可维持3~4年,每4~5年深翻一次即可。秋深耕后除盐碱地外,一般都要耙耱,既碎土块,又有利于保墒。有灌溉条件的也可不耙耱进行晒垡。2、春季耕作我市谷子主要在干旱、半干旱丘陵山区,播种季节又干旱多风,降雨量少,蒸发量大。谷子籽粒小,不宜深播,表土极易干燥。因此,做好春季耕作整地保墒工作,对谷子全苗至关重要,是谷子栽培成败的关键。春季气温回升,土壤化冻,进入返青期。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土壤水分沿着毛细管不断蒸发丧失。农谚说:“早春不耕地,好比蒸馍跑了气。”因此当地表刚化冻耐就要顶凌耙地,切断土层土壤毛细管,耙碎坷垃,弥合地表裂缝,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每次雨后也要及时耙耱,既碎土块又保墒。农谚:“不怕谷子小,就怕圪垃咬”,谷子籽粒小,特别要求土壤细碎,圪垃多时,除多耙耱外,要尽早用石磙(或镇压器)镇压,碎圪垃,填补裂缝,缩小蒸发面,利于保墒和解冻后的耕作。解冻后在严重春旱的情况下,若谷田疏松,水分以气体扩散形态大量散失就必须镇压,减少大空隙,削弱气态水的扩散损耗,又缩小蒸发面,收到保墒效果。播种前土壤干土层厚度超过8cm或土壤表层含水量在12%以下时,必须通过镇压,使表土紧实,减少土壤中水气的扩散,促使它的热凝结,增加土壤毛细管作用,使下层水上升到播种层,利于发芽出苗,同时,促幼苗生长。据调查,镇压可使5~10cm土层含水量增加3%左右。没有经过秋冬耕作,或未施秋肥的旱地谷田,要及早春季耕翻。耕后随之耙耱。在正常情况下,经过秋冬深耕或早春春耕的谷田,播前若干天用不带犁镜的犁串地一次,进行浅层耕作。耕后立即耙耱,可活土、除草、增温,以提高播种质量。春季土壤耕作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如土壤干旱严重,就要多耙糖镇压,不浅耕。如果雨水多,地湿,就不需要耙耱镇压,而要采取耕翻放墒,以提高地温。编辑:李敏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 马建萍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