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孩子戒掉吃指甲吃纸的毛病

        一位小男孩躲在房间的一角,用小手在鼻子里不停地挖呀挖,妈妈走进房间,小男孩立即紧张地停止。  “你在吃什么?”妈妈觉得奇怪。  “我在吃糖。”  “家里没糖呀,哪来的?”  小男孩支支吾吾,回答不出来。  后来,当妈妈发现小男孩静悄悄的时候,透过门缝一看,小男孩用小手在鼻子里不停地挖呀挖,最后丢进嘴巴里咬!  “天啊,你在干什么?”妈妈气得冲了进去。  小男孩面红耳赤,小手捂着嘴巴。后来,为了不再让大人发现,孩子会躲厕所甚至被窝里挖!  “非常不卫生!打也打过,骂也骂过,这孩子让人头痛……”小男孩的妈妈给我留言,“不知怎么办!”    当然,在给建议前,掌握小朋友充分的行为信息,找出不良行为动作背后的根源很重要。  

        ▲口腔怪癖常见的原因:口欲期“固着”  1、宝宝处于口欲期的现象  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0-1岁的宝宝,他们的快感中心集中在口腔部位,是一个孩子人格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宝宝会用嘴巴进行味觉、触觉的过程。常见的现象有:    宝宝要吮吸母乳; 宝宝会咬奶嘴; 宝宝会把手指往嘴巴里送; 宝宝还会把小玩具、小毛巾、纸巾往嘴巴里塞……  2、“固着”会给宝宝带来什么后果?  什么是“固着”?举个例子,当宝宝吃手时,大人用粗鲁的态度呵斥阻止,宝宝感受到了挫折,后期便可能会以“怪癖”的形式表现出来。正如弗洛伊德说,固着的孩子,比如宝宝婴儿期常常被饿,长大可能会暴食。  想起以前一位同事,一顿饭要吃5碗米饭、2碗汤,还有无数的肉和菜……每次聚餐时,他的“大胃”都会被人惊叹:“你是刚从某牢放出来吗?还是野外几天没吃了?”这哥们“嘻嘻哈哈”说起了小时候的“伤心事”:小时候家穷,母亲还没母乳,他常常要跟家里的小羊羔抢羊奶。“剧情”一点也不温馨,因为他每次不是被挤下小板凳摔得鼻青脸肿,就是被羊蹄踢,当他好不容易爬到羊身上,抱着羊妈妈的肚子以为可以吸个够,才发现早已经被小羊羔吸光光了……长大后,他不仅常常做梦跟人抢食,还总感觉吃不饱!  那些按时喂养宝宝,而不是按需喂养宝宝的父母,是不是要改变一下主意呢?  

如何帮孩子戒掉吃指甲吃纸的毛病
        幼年期的“固着”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常见的后果?比如:  喜欢咀嚼纸屑或其他; 玩耍时爱咬嘴唇; 喜欢啃咬指甲脚丫; 写作业时爱咬衣领; 睡觉时总啃咬被角……    类似的理论:蒙台梭利的口腔敏感期  有人评价弗洛伊德充其量是个“小说家”,而不是“心理学家”,而我认为,有用的便是好东西。跟口欲期类似的理论,有意大利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的口腔敏感期。蒙台梭利认为,小宝宝用嘴巴认识世界。他们用嘴巴尝试物品的味道,感知物品的软硬和形状。除此之外,小宝宝通过“用手抓取东西往嘴巴里送”的这个过程,还是宝宝的粗大动作发展与大脑协调运作的过程,有助于促进宝宝智力成长。  在宝宝口欲期,父母正确的做法:  为了避免“固着”或给宝宝带来不良影响,在宝宝口欲期,父母正确的做法是,宝宝可以适当吃手。如果过于频繁,比如宝宝已经把手指的皮肤吃得皱皱的,就要考虑让宝宝使用宝宝专用的啃咬工具或安全的磨牙玩具。除此之外,父母还需要避免宝宝吞食小物件或小玩具。6,7个月后的宝宝,可以开始吃稍微有硬度的辅食了,1岁后可以吃面包馒头等硬食物。  否则,宝宝在口欲期得不到充分的满足,便可能会导致一些乱咬乱吃东西的小怪癖。  

        ▲面对口腔怪癖的孩子,父母常见的错误做法  本文开头小男孩的妈妈对孩子进行打骂,企图阻止孩子吃鼻shi的做法是错误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被打骂的恐惧而不敢在父母面前继续,但他们可能会做得更隐蔽。父母的打骂,还会加大孩子的焦虑和紧张,从而又加重了孩子的怪癖行为。  弗洛伊德也提到,便便等这类脏脏的东西,对年幼的孩子们来说是“创造物”,孩子并不觉得多恶心。父母的嫌弃和斥责,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不良的感觉。    曾经遇到一位小女孩,喜欢咬头发。因为她妈妈喜欢小女娃长发飘飘,还能编各种可爱的小辫子。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父母发现她玩玩具时,总喜欢揪起一些头发往嘴巴里送。虽然咬头发没像咬指甲那么有疼痛感,但是咬头发也是不卫生的行为。小女孩被屡训不改,父母开始控制不住恼怒,最后一怒之下便把小女孩的长头发剪成男娃头。小女孩虽然再也咬不到头发,但是行为上表现得很紧张,父母稍微大声说话,小女孩便成惊弓之鸟,完全没有一个小孩子应有的活泼。  

        ▲面对口腔怪癖的孩子,正确的应对方法  前文提到的挖鼻吃鼻SHI的小男孩,妈妈在我的建议下,给小男孩买了一罐话梅粒,并且提醒孩子:“妈妈理解你忍不住,当你想咬什么的时候,吃一颗话梅粒,然后去玩玩具……”当然,小男孩一开始总忘记,妈妈经常提醒,后来便养成了“一想咬什么便吃一颗话梅粒”的习惯。再后来,妈妈给我留言,当那罐话梅粒快见底时,小男孩有一天突然跟妈妈说:“妈妈,我觉得话梅粒比鼻SHI好吃多了,真搞不懂我以前为啥吃它……”    所以,父母面对口腔怪癖、不良动作的孩子,正确的应对方法,是用安全、不伤害孩子的方式,帮助孩子把“未完成”的成长继续完成。比如幼儿说前面提议的“想咬什么东西”的时候,吃点相对健康的有硬度的小零食;不适宜吃东西的时候,比如孩子睡觉前啃咬被角才能睡着,父母可以陪孩子睡前唱唱儿歌、鼓励孩子讲故事等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当然,孩子的口腔小怪癖、不良动作,也常常伴随着“安全感缺失”的心理原因,比如一位小朋友在幼儿园被老师严厉批评罚站后,回到家里突然爱上了咬手指。所以我们经常需要综合考虑,才能为孩子找到最合适他们的应对办法。  孩子其实跟一棵小树苗很像,娇嫩时小树皮如果被人不小心地挠一挠,未来便可能长成一个大疙瘩,需要父母更多的爱和耐心才能“抚平”。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