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追凶者也?品质和硬伤并存,张译成惊喜

没有马后炮。

这周的一部新片,Sir六月在上影节看过后,就预料到……

关于它的评价,将会是一场充满争议的论战。

不卖关子——

追凶者也

如何评价追凶者也?品质和硬伤并存,张译成惊喜

一、导演曹保平是追凶者也的品质保证

和不少人一样,这部电影,Sir整整等了一年。

没有多余的理由,因为一个人——

如何评价追凶者也?品质和硬伤并存,张译成惊喜
追凶者也导演曹保平

曹保平。

这个名字,是中国电影界少有的品质保证。

别说你不熟,去年他的一部《烈日灼心》,捧出三个金爵影帝。

票房3亿。

口碑炸裂,豆瓣7.8。

好于80%犯罪片和82%悬疑片

凛冽,灼人。

如何评价追凶者也?品质和硬伤并存,张译成惊喜

在萎靡的中国犯罪片中,这样一部电影横空出世,实属难得。

新片《追凶者也》,故事原型来自“六盘水五兄弟万里追凶事件”。

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的《人山人海》也是据此改编。

曹保平只保留了摩的司机被截杀的情节,整个故事重写了一遍。

“重写”成为引发此片口水战的导火线。

别急,Sir先给你们大致撸一遍故事。

追凶者,宋老二(刘烨 饰)也。

因为被当成重点怀疑对象,他为了洗脱嫌疑,独自走上追凶之路。

必须要说,《追凶者也》依然处处可见曹保平的影子。

首先,是鲜明的地方特色。

曹保平选择的地域背景,一定是服务于故事的。

比如《烈日灼心》,地点厦门。

福建沿海地区和闽西山区的贫富差距,正是入室抢劫杀人案的社会背景。

而厦门的特殊位置,也刚好呼应了片中台商的出现。

这一次,《追凶者也》和《光荣的愤怒》一样,都在云南。

拍摄的时间又是冬季,草木枯黄,看上去更显蛮荒。

有一种西部片的风貌。

简直是犯罪题材的绝佳土壤。

二、曹保平对演员表演的把控,功力不减

继《烈日灼心》的三黄蛋之后,金爵影帝再次落入他家——

这次拿奖的是刘烨。

不止刘烨,其他演员也延续了曹保平电影的一贯特色——

“比现实高一度”的表演。

即,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让人物的情绪比常态更强烈一些。

刘烨演的修车工,脑袋一根筋,轴。

张译演的夜总会领班,东北腔,混子气质,油。

段博文演的小混混,不靠谱,但也讲诚信,痞。

全都接地气,实在。

这样还不够,曹保平最拿手的,就是呈现小人物濒临炸裂的状态。

如何评价追凶者也?品质和硬伤并存,张译成惊喜

不管是追凶时的暴走。

如何评价追凶者也?品质和硬伤并存,张译成惊喜

还是被跟踪时成了惊弓之鸟,一步一回头。

表演都够度数、没掺水,看得观众神经紧绷。

还有,曹保平首次尝试喜剧元素,笑果不俗。

如何评价追凶者也?品质和硬伤并存,张译成惊喜

比如怎么也数不清钱的段博文。

还有刘烨的电话铃声一响,是“老司机带带我……”。

片中一半的笑点,都被满口东北话的张译承包。

过来掫一把

如何评价追凶者也?品质和硬伤并存,张译成惊喜

他的角色全程都处在一种……WTF的状态。

三、追凶者也依然有硬伤和软肋

不用说,近期银幕上最有看头的国产电影,非它莫属。

但,眼尖如Sir,仍不得不说——

《追凶者也》在娱乐性上做足了诚意,可惜,还是有软肋。

影片最大的问题,来自结构与风格上的顾此失彼。

简单讲,就是试图用现实犯罪片的外壳,包裹一出黑色喜剧。

海报上一把硕大的玩具水枪,已经透露出轻松幽默的气息

但落实到故事上,犯罪和喜剧,是油跟水,没有交融到一起。

看《追凶者也》,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放下再看一部《烈日灼心》的期待。

多年后回望,《追凶者也》可能将是曹保平作品序列一个怪异的存在。

在这部电影,曹保平首次打破传统线性叙事,尝试多视角的拼图叙事——

以不同人物的视角,轮流叙述同一件事的不同侧面。

但在中间部分,张译饰演的董小凤一出场,最大的悬念“凶手是谁”,就已经被提前打破。

接下来画风突变,成了他一路作死犯二的个人秀。

本来,犯罪元素和喜剧元素应该交叉出现,一张一弛。

但事实上却变成了前半段负责犯罪,后半段负责搞笑。

头重脚轻,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硬伤。

犯罪部分的悬疑没做足,喜剧部分也略为重复。

无可否认,张译是本片最大惊喜(某种程度,甚至比主角刘烨更抢戏)。

他饰演的“憨贼”,承包了影片一半笑点。

“憨贼”是犯罪喜剧片一个常见形象。

但高级的“憨”,如科恩兄弟电影里的主人公,他们执着地犯傻,既来自认知缺陷,也受困于时代的压迫与命运的嘲弄。

而《追凶者也》,张译种种“好心办坏事”的荒唐,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他一而再……

再而三地犯一些智力低下的错误……

这就过了——也不符合他的职业设定(此处不剧透)。

将喜剧包袱一股脑都丢给角色,相对稳妥,但也,比较低级。
 

即便是多视角叙事,《追凶者也》也没玩出彩。

伟大的玩,如《罗生门》。

优秀的玩,如《心迷宫》。

它在多线叙事下精准埋设悬念,满满都是细节。

比如,镜头跟随女孩,扫过小卖部门口。

之后,在小卖部老板的故事线中,女孩出现在画面远端,构成时间上的线索呼应。

在精妙结构下,利用时间线上的巧合编排,“被烧焦的尸体究竟是谁”,这个影片最大的悬念,始终鼓胀。

《追凶者也》中,人物的勾连和呼应,有。

但少之又少,又略显匠气。

前两段故事线中的主人公相遇

没有给影片带来足够张力。

如果说,《心迷宫》是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魔方,角度不同,看到的颜色就不同。

每看一面,都会发现故事的不同侧面,从而引出更大的悬念。

直到魔方最后一面出现,拼图闭合,真相才水落石出。

那么,《追凶者也》就是从不同角度看一颗乒乓球,角度不同,看到的却……

都是那颗白球。

当然,谈论《追凶者也》,不能无视它的现实根基——

六盘水五兄弟万里追凶事件。

五兄弟为什么要亲自追捕杀害弟弟的凶手?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警方的不作为,至少是办案积极性无法让他们满意。

 

在这一点上,《人山人海》摸对了门路。

陈建斌扮演的铁老大骑摩托车追凶,一路上的无政府、无法无天的蛮荒景象,暴露无遗——

杀人、吸毒、黑煤窑……

据说,《追凶者也》原剧本也并不“轻松幽默好玩”。

如何评价追凶者也?品质和硬伤并存,张译成惊喜

很沉重。

编剧张天辉和阳建军实地调查,最终的剧本历时8年,经过28次修改。

香港电影节创投单元的初审评委导演陈果,看完一千多字的梗概,想了三分钟就决定让剧本入围。

特别纯粹的艺术电影,想尽量去还原真实,展现底层现状。

但评委问他们:

你这个东西,把警察描写得那么黑暗,审查都过不了,谁愿意给你掏钱?

可以想象,从“审查都过不了”,到今天的《追凶者也》,剧本必定改得伤筋动骨。

最直接的变化是,矛盾的根源被转移到了黑心煤老板和无良开发商身上。

留意电影里的警察。

如何评价追凶者也?品质和硬伤并存,张译成惊喜

一开始,当地警察特地强调自己是公安大学双学位毕业。

结果在接下来的探案过程中……土遁了。

到了结尾,警察又神兵天降一样,搞定罪犯。

这样处理,的确不那么敏感了。

却也大大削弱故事的驱动力——

比如就无法解释,宋老二为什么非要单枪匹马追凶不可。

总体而言,犯罪和喜剧混搭的《追凶者也》有诚意,分量足。

只是,以“曹保平标准”看,这部电影,未免不够劲。

Sir并不是说《追凶》不值得看。

相反,在依然烂片如云的后国产保护月,《追凶》和《七月与安生》绝对是近期唯二选择。

可惜的是,因为对国产电影信心的触底,因为更多观众对影片认识的缺位。

中秋档票房冠军,反而是泼你一脸地沟油的《大话西游3》。
 

《追凶》和《七月》比《大话》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这才是Sir最大的失望。

纵然《追凶》用黑色幽默嫁接残酷现实略显尴尬。

纵然它相比曹保平过去作品力有不逮。

但它起码努力做到一些事。

说出一些不那么刺耳的真相,触到一些不那么犯禁的现实。

更可贵的,在代表资本家利益的电影制作大流下,让我们看到一个作者尊重电影的本分。

就冲这几点,《追凶者也》就不该被轻视。

最后,Sir想说一下私心。

坦白说,Sir并不想让曹导“那么轻松、那么爽”。

此前采访中曹导透露过——

相比《烈日灼心》,《追凶者也》野心不大,就是想做一部“轻松幽默好玩”的片子,当然前提是“还有犯罪”。

不对啊,曹导。

之前你拍《烈日灼心》时,是焦灼的——

你谈到筹备5年的《白麻雀》时,是难——

我们更想看到,那个“不轻松”的曹保平。

因为拍现实题材,本不该那么轻松。

没办法,对于喜欢的人(导演),我们总会“自私”地要求他,做得更好更多。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