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动画为什么都是经典 物资匮乏的精神食粮非他莫属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的物质匮乏,精神文化生活更是少的可怜。能够有机会看电影,无论是对于大人还是孩子,那可都是盛大的节日。那时候孩子们的娱乐就是男孩子捉迷藏,爬树掏鸟窝,满大街疯跑,女孩子主要玩跳房子,踢毽子,抓石子玩。

放电影是乡里的巡回放映员在村子宽敞点的地方,树起两个竹竿子,挂上白色黑边的布帐子,天黑了就开始放映了。纯路天电影。因为一年也放不了几场,十里八村的人都会步行来看。人们搬个小板凳,或者凳子,有的拿两块砖一摞,就是坐了。还有的干脆席地而坐。后面的外围的都是来得晚点儿的,就只能站着看了。

我们总是早早吃完晚饭,坐在幕布下面等待。等天完全黑下来,先放关于农业,关于科学种田什么的短片,放完后才是正片。不等两部片子放完,好多孩子已经不知不觉睡着在妈妈怀里了。很少有完全看完整个晚上的时候。特别令孩子们兴奋的是每年六一,学校老师会组织在学校大点的教室里放映《大闹天空》和《闪闪的红星》等影片。因为是白天,要把所有的窗户和教室的们都用厚厚的帘子遮上。教室里一片漆黑,整个学校的全体师生都挤在这个屋子里观看电影。那这真是挥汗如雨,热气腾腾。但小伙伴们的兴奋劲和热情丝毫不减。

对于孩子们来说,那可太少太珍贵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里面的主题曲和台词几乎都背下来了。会口念阿弥陀佛的师傅唐僧、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特别逗的猪八戒,还有憨憨的沙和尚都成为我们模仿的对象。《大闹天宫》里,会飞的仙女好美!玉帝和王母娘娘真坏!孙悟空能七十二变,会翻跟斗云,手拿金光闪闪的金箍棒,能上天入地下海,闹天宫,闹龙宫,找阎王改生死簿,几乎是无所不能。

原文链接:https://www.haoduoliao.com/question/303640.html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