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的顶戴花翎怎么区分品级?

清朝官员的顶戴花翎是官职和级别的标志。、

清朝官员的顶戴花翎怎么区分品级?

1:花翎是什么?什么人可以戴?

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官员的帽子后面会有一根孔雀毛,这代表着什么呢?

清朝的制度规定,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花翎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除贝子、固伦、额驸因其爵位戴三眼花翎。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戴双眼花翎外,品官须奉特赏始得戴用,一般为单眼花翎。

清代改冠制,替以礼帽。礼帽又分成两种,一为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这种帽子,在电视剧《甄嬛传》 中比较多见。

清朝官员的顶戴花翎怎么区分品级?

2:帽子上宝石颜色区分品级

按照清朝礼仪,一品官员帽子顶上的顶珠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石顶,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品。

从最为显赫的前三品大臣的配饰可以看到,玉石、珊瑚、宝石是达官显贵们的最爱,也象征着权力、地位的尊卑。就是到了现代社会,玉石、珊瑚、宝石也一直是珠宝市场里的上品,从一个角度彰显尊贵和奢华。

清朝的礼帽,在顶珠下有翎管,多由白玉或翡翠制成,用以安插翎枝。清翎枝分蓝翎和花翎两种。蓝翎为鹖羽所做,花翎为孔雀羽所做。花翎在清朝是用以分辨等威、表明品秩的标志,并非一般官员随便戴的。清代几朝皇帝都三令五申,既不能簪越本分妄戴,又不能随意不戴,如有违反则严行参处。一般来说,被降职或革职留任的官员,仍然可按其本任品级穿朝服,而被罚拔去顶戴花翎则是非同一般的严重处罚。

所以,有些犯罪的官员,皇帝就会说,拔去顶戴花翎,贬为庶民。

清朝官员的顶戴花翎怎么区分品级?

3:不同的花翎代表什么地位

前段说了,清代官员配饰的花翎分为一、二、三眼,这里面三眼最为尊贵。所谓“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状的圆,一个圆圈就算做一眼。蓝翎是与花翎性质相同的一种冠饰,又称为“染蓝翎”,以染成兰色的鹖鸟羽毛所作,无眼,用来赐予六品以下、在皇宫和王府当差的侍卫官员配戴,也可以赏赐建有军功的低级军官。所以用鹖鸟羽毛染翎,是因为鹖鸟勇猛好战,至死不服输,武士冠上插鹖翎,能够显示武士的英勇。

在清朝初期,皇室成员中爵位低于亲王、郡王、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附(即驸马),有资格享戴三眼花翎;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亲贵、和硕额附(妃嫔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资格享戴二眼花清朝顶戴花翎。

清朝鼎盛时期的等级是非常分明的。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参领,必须是满洲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这上三旗出身的,才有资格享戴单眼花翎,而外任文臣均不赐予花翎。有资格享戴花翎的亲贵们也须在满十岁时,经过必要的骑、射两项考试,合格后才能戴用。

顶戴花翎如此高贵,所以在清朝特别被官员重视和追求。据传,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在降清后被赐籍汉军镶黄旗,收复台湾后,康熙皇帝诏封他为靖海侯,子孙世袭,而施琅却上疏辞侯,恳请皇上赐花翎。当时,在外领兵的将军、提督都还没有赐给花翎的先例。康熙根据施琅的军功,特旨赐他戴花翎。

后来,乾隆皇帝明确宣布,不但上述亲贵大臣可以戴用,如有显赫军功者也可以戴用。

史载,从乾隆时期至清末,被赐三眼顶戴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七人,被赐双眼花翎的约二十余人,这在当时都是光宗耀祖的。

到了清朝末期,祖制逐渐遭到破坏,用钱也可以买到花翎戴。最早用钱买到花翎的,是广东洋商伍荣耀、潘仕成。二人各捐十数万金,朝廷无力嘉奖,于是就破例赏戴花翎。鸦片战争中,捐翎已经明码实价了:花翎每枝实银一万两,蓝翎五千两;而且参照捐官之项进行折扣。这样实捐银较少,捐翎者遂多。咸丰九年又改为实银。不准折扣:花翎每枝七千两,蓝翎四千两。到了后来,每枝花翎仅用两百元就可以捐到。这是清代花翎之制施行之初绝对不曾料到的可悲收尾。

顶戴花翎是荣誉的象征,因为卖官鬻爵到最后,它的象征意义就没有了。
清朝官员的清朝官员的顶戴花翎怎么区分品级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了,但是“顶戴”和“花翎”有区别吗?想要了解更多,点击:清朝官员的“顶戴”和“花翎”有区别吗?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